在晚清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的官職不是最高的,、權力也不是最大的,,影響卻比李鴻章、左宗棠等人更深遠,。他連續(xù)開創(chuàng)第一所大學,、第一個電報局等11項“中國第一”,資產達白銀1349萬兩,,穩(wěn)居清末財富榜榜首?,F在人們更喜歡尊稱他為中國實業(yè)之父 、中國商父 ,,看到這里,,想必很多人已經猜到了他的名字——盛宣懷。
但大伙不知道的是,,這位馳騁商場,,獨霸輪(輪船)、電,、煤,、紡四大行業(yè)的奇才當初竟是個“落榜生”,連續(xù)三次鄉(xiāng)試都沒考過,。1911年,,盛宣懷因強行推進鐵路國有,直接導致了四川保路運動,,間接引爆了辛亥革命,,他自己逃到青島避難,。
三次鄉(xiāng)試沒過,投靠李鴻章
盛宣懷,,字杏蓀,,江蘇省常州府(今常州市)人,盛家是當地有名的官宦之家,,他的祖父盛隆曾做過浙江海寧知州,,父親盛康是清末舉人,官至湖北武昌鹽法道,,候補浙江道,。1844年出生的盛宣懷是家里的老大,家族對他寄予厚望,,所以他自小便背下重任,,將來必須得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先天優(yōu)良的環(huán)境讓他比別人多了很多優(yōu)勢,,他經常隨父親造訪文人墨客,聽他們高談闊論,,有時跟父親一起辦公,,及時了解朝廷動態(tài),一旦地方上有什么編書的工作,,盛宣懷也會積極參與其中,,提高自己的文采……自幼聰明的他早已對八股文了如指掌,以他的條件如果放在現在,,肯定是考北大清華的苗子,。
但老天卻跟他開起了玩笑,連續(xù)三次鄉(xiāng)試都名落孫山,。鄉(xiāng)試是進入仕途的最基本考試,,只有鄉(xiāng)試過了才有機會進行下面的考試,偏偏在人們眼中才華橫溢的他屢試不第,。盛宣懷絕望了,,看到如此結果家人也不再逼他,靠關系給他找了份“工作”,,去跟著李鴻章干吧,。這就是盛家在當時的實力,即便不通過考試,,盛宣懷也有機會進入仕途,。
當時李鴻章還是湖廣總督,正一個人努力攀向事業(yè)巔峰,,作為洋務派的典型代表,,李鴻章身邊正好缺少一位能幫他處理“洋生意”的人,,盛宣懷的能力逐漸在這里顯現出來。因為是好友的兒子,,李鴻章起初讓他做自己的秘書,,處理一些瑣碎的事。沒想到,,自小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盛宣懷在職場上卻能吃苦耐勞,,頗得李鴻章贊賞。再加上他的文筆不錯,,很多文件都是他寫的,,得到了“萬言立就”的美譽。天津教案發(fā)生后,,盛宣懷又跟隨著李鴻章到天津,,在這期間他主要負責采辦軍需,也都圓滿完成任務,。
很快,,李鴻章發(fā)現了盛宣懷的才能,這個年輕人不簡單,,他擅長跟人打交道,、更擅長做生意,于是慢慢將籌辦洋務企業(yè)的任務交給了他,。1874年,,當盛宣懷順利完成買回吳淞鐵路的談判任務后,李鴻章給了他這樣的評價:“心地忠實,,才識宏通,,于中外交涉機宜能見其大。”之后,,盛宣懷的精彩人生正式開始,。
創(chuàng)下11個第一,成為清末首富
作為商界新人,,雖然盛宣懷頭腦聰明,,起初也經歷了很多波折。比如1872年,,成立中國第一家航運企業(yè)輪船招商局時,,面對這樣一個新事業(yè),很多商戶都選擇了觀望,。等不來入股的人,,企業(yè)就無法運轉,盛宣懷一看,別人害怕風險不敢來,,他就自己先入股,,既起到表率作用,還能讓商家們放心,。這個辦法在他之后的事業(yè)中一直使用,。
還有一次是在湖北開辦煤鐵礦時,差點到了傾家蕩產的地步,。那時因為自己沒經驗,,工程進度很慢,有人便向李鴻章告狀說他工作不盡心,,建議對他“裁撤停辦”,。盛宣懷一肚子委屈,上書替自己解釋卻又被上級以為是在為自己開脫責任,。本來對盛宣懷寄予希望的李鴻章也失望了,,最終不僅裁撤了礦務局,連虧空也讓盛宣懷自己掏錢補上,。為了賠這11.6萬串制錢,,盛宣懷最后不得不變賣了家產,成為鄰居眼中的“不孝子”,。
一件件的事還有很多,,這里就不多說了,但就是在這些曲折中,,盛宣懷得到迅速成長,在商界不管面對什么狀況都能如魚得水,。從1870年到1897年,,他連續(xù)創(chuàng)下了11項“中國第一”:第一個民用股份制企業(yè)輪船招商局;第一個電報局;第一家銀行;第一條鐵路干線京漢鐵路;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yè)漢冶萍公司;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橫跨航運、礦業(yè),、鐵路,、銀行和教育等行業(yè),成為洋務派的堅實后盾,,盛家擁有的資產也直線上升,。
盛宣懷在當時有多少錢?外界是不知道的,只是在坊間流傳著這樣一些傳聞:他有個兒子喜歡賭博,,一次賭注就是100棟房子;他太太每個月的生活費能有上萬兩白銀,,而那時皇宮里高貴的女人們最多才幾千兩而已……直到盛宣懷去世,經過兩年半的清理,,才最終統計出盛氏家族的財產:白銀1349萬兩,,他成為名副其實的晚清“中國首富”。
他擠垮了“紅頂商人”胡雪巖
盛宣懷迅速成為清朝商界的奇跡,身邊的對手也多了起來,,這里要說的是他跟“紅頂商人”胡雪巖的精彩決斗,。在盛宣懷之前,家產兩千萬兩以上的胡雪巖是響當當的清朝首富,,當時人們用“富可敵國”四個字贊嘆他的家產之多,。這二人分屬不同的利益集團,盛宣懷是李鴻章的得力助手,,胡雪巖則是左宗棠一派的人,,李左本來就有很深的矛盾,所以弄得這兩位商界巨人也成了死對頭,,今天我戳你一下,,明天你再戳我一下。終于有一天,,讓盛宣懷抓住了機會,,把胡雪巖擠垮 。
那是1883年,,法國挑起戰(zhàn)事,,左宗棠被派往前線打仗去了。以前有左宗棠在身邊不好下手,,現在只剩下胡雪巖,,就好辦多了。胡雪巖主要做生絲生意的,,每年他都會大量收購囤積生絲來壟斷市場 ,,而后再高價賣出去,這中間的差價就可以讓他賺個盆滿缽滿,。盛宣懷掌握到這個內幕后,,便開始暗箱操作起來:他一邊四處收購生絲,賣給胡雪巖的商戶,,另一邊則聯絡商人和洋行買辦,,今年不要買胡雪巖的生絲,讓他賣不出去,。倉庫的生絲囤得滿滿的,,胡雪巖得意洋洋地坐在太師椅上準備著開張做生意呢,沒想到,,一個上門的都沒有,。與此同時,銀行的來催款了!因為胡雪巖的膽子很大 ,,他曾經以各省協餉為擔保陸續(xù)向銀行貸款共1000萬兩銀子,,每年的協餉一下來他就馬上填充進去,。這時他為左宗棠行軍打仗籌集的80萬兩銀子到期了,銀行不斷向他催繳,,但今年上海道臺卻怎么也不給錢了,。胡雪巖派人去問過多次,道臺都說協餉沒下來,。其實,,錢早就下來了,只不過道臺收到李鴻章密信,,要拖延20天再給!
這短短的20天,,足以將胡雪巖的財富一舉摧毀。生絲還是賣不出去,、銀行仍在不斷催款,。不得已,胡雪巖只能動用自己在阜康銀行的銀子,,補上這個窟窿再說,。沒想到,很快外界又傳出消息說,,胡雪巖囤積生絲,、向銀行貸款,阜康銀行已經快倒閉了,。這消息一傳出,,所有阜康銀行的大客戶坐不住了,紛紛去提款,。阜康銀行是胡雪巖辛苦多年創(chuàng)辦的,,這是他的老底……
這便是所謂的“釜底抽薪”,不給對手任何可以緩沖和反擊的機會!只可惜,,到這時胡雪巖才明白過來,,這是有人在整他!幕后黑手便是他的老對手盛宣懷。胡雪巖坐在太師椅上,,絕望地望著天花板,忽然大喊了一句:“盛宣懷 ,,我跟你沒完!”不久,,郁郁而終。
辛亥革命爆發(fā),,他躲到青島
李鴻章曾這樣評價盛宣懷:“一手官印,,一手算盤,亦官亦商,,左右逢源,。”他了解他的才能,更清楚他的野心。在李鴻章去世后,,盛宣懷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手段,,1911年最終成為郵傳部尚書(郵傳部,1907年設置,,主要管理郵政,、銀行、鐵路),,達到他在政界的頂峰,。有人說,這個官位其實是從慶親王奕劻那花錢買來的,。奕劻是賣官的老手了,,而且名聲在外,“各官皆有價目,,非賄不得”,。當時郵傳部尚書正好空缺,奕劻標出價格白銀30萬兩,。郵傳部尚書可是個肥缺,,人人都想爭,盛宣懷也不例外,,奕劻當然知道他的實力,,便臨時加價:“別人三十萬,你就非六十萬不可,。”
爬到最高點的盛宣懷有些得意忘形了,,出任郵傳部尚書后不久便上了一道折子,內容是:建議將川漢,、粵漢鐵路筑路權收歸“國有”!要是李鴻章還在,,他肯定會想辦法阻止盛宣懷 ,只是斯人已逝,,這時的盛宣懷內心正充滿了激情,,他要好好利用手中的權力。那時,,鐵路起初是歸民間所有的,,盛宣懷的小算盤誰都看得出來,收歸國家,,實則是到了他的手里,,然后再出賣給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就可以從鐵路上賺更多白銀,。這件事激起群眾的強烈反對,,很快全國各地便爆發(fā)了“保路運動”,,在這個大背景下,有劃時代意義的辛亥革命到來了,,清朝政府到了最后一刻,。
盛宣懷成了清朝“內閣”的打擊對象,他們認為,,如果不是盛宣懷的鐵路國有提議就不會引來這么大的風波,,一場盛宣懷審判會正式召開。作為主角的盛宣懷不允許在場 ,,不給他任何解釋的機會,,他只能在家等待結果。這場審判會的結論被寫在《清史稿》中:“宣懷侵權違法,,罔上欺君,,涂附政策,釀成禍亂,,實為誤國首惡,。”盛宣懷被革職,而且“永不敘用!”對于這個結果,,他自己也早就想到了,,只是他還有很多話要說,還有些關鍵問題沒有解釋清楚,,他是有貪贓枉法的一些過失,,但在鐵路問題上他并不僅僅是想賺錢這么簡單,他想拓寬鐵路,、想為老百姓解決負擔……
只是,,在“永不敘用”的圣旨面前、在全國保路運動的怒火下,,這些解釋根本是徒勞,。1911年10月,67歲的盛宣懷不得不帶上家眷逃亡,,去哪呢?青島成為他的首選之地,。[編輯:每皮]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