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李自成發(fā)動農(nóng)民起義,,浩浩蕩蕩趕走了崇禎皇帝,。沒多久,,清兵鐵騎又趕走了起義軍,占領(lǐng)北京城,,臨時建起來的南明希望與清和平共處,,于是四處尋找合適的人前去議和……萊西人左懋第偏偏生在那個年代 ,帶著保家衛(wèi)國的信念,,也為報答崇禎皇帝對他的知遇之恩,,主動請纓去見多爾袞。勸降?不同意!讓他剃發(fā),,不肯!打入水牢,,仍然不低頭!行刑前多爾袞三次遣使諭降,左懋第始終不從,,44歲的他留下一句“寧為南鬼,,不為北王”血灑北京菜市口,被人稱為“明代文天祥”,。
生在明末亂世,,大器晚成
左懋第,字仲及,,號蘿石,,1601年出生在當時萊陽西鄉(xiāng)(今萊西店埠鎮(zhèn)左官屯)的一個普通農(nóng)民家庭 ,聰明好學,、勤于攻讀,、才華出眾,人稱“膠東才子”,,從小就有遠大抱負,,要像歷史上的英雄一樣,將來報效國家,,做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
1629年,李自成扯旗造反,,漫天硝煙中,,左懋第繼續(xù)捧著他的書本寄希望于進京當官,救百姓于水火,,這一等就到了崇禎四年(1631年),,他被崇禎皇帝相中,圓了夢,。左懋第進入仕途才真正看清楚明王朝當時的處境:人家都打到家門口了,,朝廷集團內(nèi)部卻還爭權(quán)奪利、崇禎皇帝剛愎自用,、整個朝廷矛盾重重,,真的是走到了窮途末路,。左懋第多次上書請求朝廷取消加征的賦稅、放糧賑災,,但崇禎皇帝怎么能聽得進去呢,。
李自成的農(nóng)民起義整整鬧了15年,1644年,,攻入北京,。左懋第當時正奉皇帝之命督催漕糧、巡察江防,、督察左良玉軍,,當?shù)弥钭猿梢呀?jīng)攻占山西向北京進逼的消息,立即聯(lián)絡(luò)時任南明兵部尚書的史可法率兵勤王,。但一切都已來不及了,,3月19日,北京失陷,,崇禎自縊,。左懋第傷心極了,在眾人眼中崇禎再不好,,對他卻有知遇之恩,。他顧不上悲痛太久,就立即和其他大臣們忙活著輔佐福王朱由崧成立新政權(quán)南明王朝,,改元弘光,,史稱弘光帝。
南邊忙著建立新政權(quán),,北邊李自成還沒等坐上龍椅,,就被多爾袞率領(lǐng)的14萬清軍趕出了北京城。這下,,弘光帝傻眼了,,好不容易安頓下來可別再打了,派人前去跟清朝議和吧,??膳烧l去呢?
主動請纓,,北上議和
這時,,左懋第又得到一個讓他崩潰的消息,他的母親去世了!崇禎自縊他沒能回去送送,,母親去世他再不回去,,豈不真成了不忠不孝?于是,在其他臣子退縮不敢受命之際,,左懋第主動請纓:“就讓我去吧,,一是叩拜崇禎皇帝之陵,,以報察核之命;二是親扶母親陳氏之棺回歸故里安葬,以盡孝子之道,。”
朝廷立即任命左懋第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又給他配備了300人的隊伍,準備了白金十萬兩,、金千兩,、緞絹萬匹。左懋第的十三世侄孫,、歷史學家左書諤講道:“之所以帶上這些東西,,是南明王朝犒勞給多爾袞的,感謝他幫忙打跑了李自成,,為他們報了仇,。”
7月15日,左懋第帶著北使使團出發(fā)了,。一路上他心情復雜,,這次北使十有八九是回不來的,他不怕死,,只是內(nèi)心仍然對新登基的弘光帝放心不下,,弘光帝昏庸荒淫,追逐聲色,,置國事于不問,。南明王朝下一步怎么發(fā)展?哪些地方該特別注意?路上他屢次上書陳述自己的想法。尤其是當?shù)竭_淮安時,,他給弘光皇帝上了《辭闕效言疏》,。
“左懋第在疏中主要申明以下幾點:其一、奉勸弘光皇帝要把恢復祖宗江山一統(tǒng)天下放在首位,,決不可以偏安江南相安自得;其二,、對于北使議和,只能作為緩兵之計,,而不能作為依恃;其三,、為了一統(tǒng)大業(yè),弘光皇帝要善于納諫,。”左書諤作了這樣的分析,。只可惜左懋第這一番良苦用心、金玉之言,,對整日沉浸在溫柔之鄉(xiāng),、靡靡之音中的弘光皇帝來說,猶如虛化之夢轉(zhuǎn)瞬即逝。
據(jù)理力爭,,盡顯英雄氣骨
在北使之前左懋第曾經(jīng)與同僚至交李清聊天,,李清問他:“如果到時形勢所迫,你會不會屈服?”左懋第態(tài)度堅決地回答:“寧為大明鬼也決不屈膝”,。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0月份,他們到了距北京近在咫尺的張家灣(今北京通州區(qū)張家灣鎮(zhèn)),。
“清朝政府本來是決定在四夷館來接待他們,,這是專門接待周邊少數(shù)民族及其屬國的場所,以屬國身份相見,,左懋第直接告訴他們寧死也不去那里,。”清朝不得不改在鴻臚寺接待他們。這個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接御書的事了,。一天早上清朝禮部的四個官員前來取御書:“凡是進貢文書,都由我們禮部轉(zhuǎn)啟,。”左懋第怒了:“此乃大明皇帝御書,,不比各國系酬答禮物。爾等何得謾語?”既然這樣要不到,,第二天便派了兵將到門口,,意圖強取,這可是在別人的地盤上,,南明朝的一些官員看這形勢害怕了,,左懋第卻將御書頂在頭頂大聲問:“爾等無禮,龍亭何在(按例接國書要設(shè)龍亭)?”逼著清朝退兵,。
還沒正式議和,,左懋第這些舉動就已經(jīng)在清朝掀起了一股小風浪,讓人不敢小視,,齊呼:“南明有人啊!”
第一次雙方談判,,清朝派出了當時的內(nèi)閣大學士剛林,剛林提出三點:這并不是國與國之間的談判,,弘光帝這個皇帝當?shù)貌缓铣绦?我們打跑了李自成,,你們也不派使者來祝賀;崇禎皇帝死了還是我們來安葬的,你們也一點表示也沒有啊,。左懋第逐條反駁:“福王是崇禎皇帝的堂兄弟,,明朝萬歷皇帝的孫子,以序以賢都可以立為皇帝;你們幫我們報了仇,,這次不就是來感謝的嘛,,還帶來了那么多禮物;至于你說的第三點,也是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為崇禎皇帝發(fā)喪,。”
面對清朝政府,左懋第據(jù)理力爭,,毫不讓步,,雙方激戰(zhàn)多次,使剛林不得不由衷贊嘆左懋第乃“南明奇男子”,。
仆人左夏為國盡忠跳油鍋
多爾袞本想通過左懋第勸南明文臣武將來投降,,沒想到是這樣,只能放他們回去,,走到半路時又派清兵抓了回去,,關(guān)押在太醫(yī)院內(nèi),派200名士兵嚴加看守,。“雖然是關(guān)押但也沒有限制他的自由,,每天好吃好喝伺候著,左懋第在太醫(yī)院的兩面墻上掛了兩幅畫,,西邊掛著蘇武牧羊,,東邊掛著文天祥,在門聯(lián)上寫著‘生為大明忠臣,,死為大明忠鬼’,,他是想通過這些告訴那些來勸降的人,我就要做蘇武,、就要做文天祥,。”
這期間,多爾袞不斷派人前來勸降,,都被左懋第給罵了出去,,連他的堂兄左懋泰也是。多爾袞聽說他們感情要好,,堂兄出面應(yīng)該可以了吧,,但事與愿違,甚至還斷絕了兄弟關(guān)系,。左懋第之前的一個手下艾大選也投靠了清朝,,他前去勸降,左懋第一看他已經(jīng)剃發(fā),,一怒之下竟然拿刀將他殺了,。這下把多爾袞激怒了,把左懋第打入水牢關(guān)了7天7夜,,受盡折磨,。
在萊陽市曾經(jīng)有座左公祠,,里面安放著左懋第的石像,而在石像的右邊還站著一個人,,他叫左夏,,是左懋第的仆人。為何要將一個仆人的石像也擺放在此?這源于一個口口相傳的民間傳說:左懋第下油鍋,。
傳說清廷為了逼左懋第投降,,在他面前放了兩樣東西:一口正在加熱的油鍋、一條耀眼的袍帶,,“降則加官進爵,,袍帶加身,不降則烹之!”左懋第面朝南方跪下,,仆人左夏跪在旁邊,,兩人不吃不喝以表忠心。到了第三天,,左夏看著主人已經(jīng)體力透支,,便起身重重給左懋第磕了個頭而后說:“仆先主而行!”言罷躍入油鍋,左懋第見此大罵清廷,,也躍入油鍋,。左氏家族,敬左夏之忠義,,讓他陪享宗廟,。這個傳說現(xiàn)在被載入《萊西歷史文化概覽》。
多爾袞親勸降,,無功而返
1645年5月15日,,左懋第聽到了南明滅亡的噩耗。南明滅亡,,左懋第該死心了吧,,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又派重量級人物洪承疇(原明朝兵部尚書)來勸降。
左懋第見到洪承疇,,便斥責道:“你是個鬼魂吧,,速速退去!洪大人為大明殉難,先帝賜祭賜葬,,已死久矣,,鼠輩怎敢冒洪大人之名來勸我投降!”洪承疇聞言,滿面慚色而退,。
見左懋第如此風骨,,攝政王多爾袞沒有再讓其他人勸降,而是親自出面,,他要好好會會這個“南明奇男子”,。
赫連勃勃大王在《亡天下》一書中描寫了兩人的這次會面:左懋第見了這位大名鼎鼎,、殺人不眨眼的攝政王,只拱了拱手,。多爾袞見過無骨似狗的漢人降臣降將如云,,卻很少見到左懋第這般人才,心中愛之,,欲活其一命,,便看著在場的漢人降臣,。降臣金之俊知多爾袞之意,,勸道:“先生您何不知天命?”左懋第反唇相譏:“先生您何不知天理?”多爾袞一旁厲聲問:“你自謂知天理,我問你,,為什么你吃我大清朝糧食,,半年猶不死?”左懋第的從官陳用極高聲回答:“你們來奪我大明江山,卻反說我們吃你們的糧食,,是何道理 !”多爾袞大怒:“汝輩何人,,也敢不跪!”立命衛(wèi)士棍棒交加。陳用極噴血狂呼:“士可殺不可辱!”多爾袞聞言改容,,沉吟久之,,說:“汝等不畏死,都是忠臣好漢,。如果降我大清,,必得厚待!”左懋第等人慷慨從容,只求速死,。
攝政王無奈之下決定,,6月20日將其問斬菜市口。在行刑之前,,多爾袞還是不死心,,又連續(xù)三次遣使諭降,告訴監(jiān)斬官,、劊子手還有飛騎只要左懋第說一“降”字即免死,。但直到最后,他留下一句“寧為南鬼,,不為北王”便血灑菜市口,,年僅44歲。時人贊賞他的英雄氣骨,,稱他為“明代文天祥”,。[編輯:蘇青]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