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zhàn)犯張宗援曾住齊東路他跟張宗昌拜了把兄弟
齊東路39號是一座三層的紅磚小樓,,人們走過時會因其別致而多看兩眼,。而在70多年前,,平民百姓對這里卻充滿痛恨。只因這里曾經(jīng)盤踞著一個日本浪人,、特務,、劊子手,他的名字叫伊達順之助,,還有個中文名叫張宗援,。
這個日本人為什么會專門起個中文名?而且“張宗援”這個名字容易讓人想起“狗肉將軍”張宗昌,二人之間到底是什么關(guān)系呢?
伊達順之助槍殺同學
“伊達順之助生于日本名門世家,,但他從小就暴露出嗜殺,、兇殘的本性。”魯青抗戰(zhàn)史研究專家張成先生對城市信報/信網(wǎng)記者說,。
據(jù)張成介紹,,伊達順之助1892年生于日本東京的名門望族,其先祖是日本戰(zhàn)國時代和江戶時代的大名(相當于諸侯)伊達氏,,為伊達政宗的后裔,。伊達政宗是豐臣秀吉時代的猛將,,小時候因罹患皰瘡(天花),而右眼失明,,人稱“獨眼龍”,。他曾奉豐臣秀吉之命領(lǐng)兵三千入侵朝鮮。伊達順之助的祖父伊達宗城是明治時代著名政治家,,父親伊達宗敦是仙臺藩知事,。張宗援在家排行第六,從小性格頑劣,,用咱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頭上長瘡,腳上流膿”,,壞透了的那一種,。因為品行太過惡劣,先后轉(zhuǎn)學麻布中學,、慶應普通部,、立教中學等學校。
1909年5月13日,,17歲的伊達順之助在立教中學上學期間,,因為很小的事和同學發(fā)生了爭吵,他直接拔出手槍將同學打死,。這一下不得了,,當年10月15日,東京地方裁判所判處伊達順之助懲役12年,。其家人急了,,于是四處活動。1910年6月,,改判懲役6年,。減刑一半,按說該知足了吧,,可是伊達家族勢力太大了,,他們又聘請偵探,、律師,,對受害學生進行調(diào)查,最后竟然拿出證明說伊達順之助完全是自衛(wèi)行為,。于是,,伊達順之助的判決變成了緩刑,從而得以釋放,。1914年,,22歲的伊達順之助終于從中學畢業(yè)了,。
然而,殺了人,,還被判了緩刑,,伊達順之助已然聲名狼藉,留在日本應該也不會再有什么出息,,于是便去了朝鮮,。當時朝鮮已淪為日本殖民地,伊達順之助在那里當了朝鮮平安北道國境警備隊隊長,。后來,,他又決定來中國冒險。
在作家施原所寫的《審判日偽戰(zhàn)犯紀實》一書中稱,,辛亥革命后,,肅親王善耆與避居青島的恭親王溥偉組成“宗社黨”,并同蒙獨分子一起搞復辟活動,。日本黑勢力“黑龍會”中的川島浪速等人與他們結(jié)成同盟 ,,試圖推動滿蒙獨立運動,分裂中國 ,。這里需要提一下這個川島浪速,,他的養(yǎng)女非常出名,就是川島芳子,。他們秘密拼湊了一支1500人的“勤王復國軍”,,籌劃武裝叛亂。而日本參謀本部,、關(guān)東都督府等機關(guān)全力向他們提供援助,。當時,駐東北的日軍滿鐵聯(lián)隊長土井市之進,,與黑龍會及宗社黨等,,認為奉系軍閥張作霖是他們制造滿蒙獨立的絆腳石,于是決定暗殺張作霖,。而此時,,伊達順之助正潛藏在張作霖身邊,是張的安全顧問(相當于保鏢),。于是,,張宗援參加了土井、川島等組織的“日本滿蒙決死團”,,這幫分裂分子蠢蠢欲動,。
他曾參與刺殺張作霖
《審判日偽戰(zhàn)犯紀實》一書中稱,1916年5月下旬,日軍滿鐵聯(lián)隊長土井接到了上司除掉張作霖的密令,,于是馬上來到沈陽,,召集日軍相關(guān)人員,制定暗殺張作霖的計劃,。
當時,,張作霖的顧問町野和安全顧問伊達順之助也參加了會議。會議決定,,由包括伊達順之助在內(nèi)的“滿蒙決死團”負責刺探消息,,以便選找機會,執(zhí)行暗殺張作霖的計劃,。機會很快就來了,,5月27日,日本天皇的弟弟閑院宮載仁親王從俄國返回日本,,途中經(jīng)過沈陽,,而張作霖要去火車站迎送。當天,,張作霖,、湯玉麟等乘坐五輛豪華俄式馬車,在騎兵衛(wèi)隊的護衛(wèi)下,,大搖大擺地趕往沈陽車站,。其中,湯玉麟尤其喜歡擺闊,,大有喧賓奪主之勢,。他哪里會想到,“滿蒙決死團”早已決定在張作霖回來的路上下手,,暗殺的第一個地點選在了小西邊門,。執(zhí)行暗殺任務的日本人名叫三村豐,埋伏在路邊一座樓中,,但他根本不認識張作霖,。當車隊路過的時候,三村豐看到湯玉麟派頭十足,,認為那肯定就是目標,,于是把炸彈從窗口扔了出去。霎時間,,大街之上黑煙滾滾,,亂作一團。只不過,,三村豐不光不認識張作霖,,心理素質(zhì)也很差,慌亂之中投彈不準,,致使湯玉麟也僅僅受了輕傷,,只把衛(wèi)隊士兵炸死數(shù)人。
張作霖見此情景,,知道遇到了刺客,。他立刻把身上的大帥披風扔掉,還搶過一個衛(wèi)兵的帽子來,,戴在自己頭上,,然后跳下馬車,騎馬向司令部飛跑,。在路過沈陽圖書館時,,他又遇到了第二波截殺。只見一人猛然間從圖書館大門跳出,,手中炸彈扔向張作霖,。但張作霖畢竟是土匪出身,經(jīng)歷過太多風浪,,又加騎術(shù)精湛,,臨危不亂,一提韁繩,,那馬從炸彈之上凌空飛躍過去,。那炸彈炸傷了馬臀,炸飛了張作霖的帽子,,同時飛濺的彈片也擊中刺客的要害,。于是 ,刺客頹然倒下,。
平日里,,伊達順之助總是緊隨張作霖,而這一次他偏偏沒跟著,。當張作霖騎馬狼狽逃回司令部時,,伊達順之助正在跟門口傳達室的副官聊天。他看到只有幾個起兵跑回來,,還以為已經(jīng)得手,,但這種興奮只是一閃而過,他很快發(fā)現(xiàn)最前面那人正是張作霖,。按說,,伊達順之助本該迎上前去,給張作霖幾槍,,完成任務,,但他這時顯然沒做好死的準備,。而且,張作霖的衛(wèi)兵早已行動起來,,緊急戒備,。張作霖進屋之后,湯玉麟也跑了回來,。很快有人通報,,所日本鐵道守備隊長陪同日本領(lǐng)事來訪,表示慰問,。而張作霖的手下則火速前往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刺客的腳上有明顯的日本人特征——穿慣木屐拖鞋留下的痕跡。這表明,,刺客正是日本人,。
張作霖城府很深,他知道還不能和日本人撕破臉,。于是假裝不知道,,還照樣信任町野、伊達順之助等人,。而伊達順之助心中有鬼,,以“引咎辭職”為名,離開了張作霖,。張作霖挽留不住,,就給了他一筆錢。此后一段日子,,伊達順之助就在東三省流浪,。他日本浪人的身份就是這么來的。
他帶偽軍入關(guān)來到膠縣
據(jù)魯青抗戰(zhàn)史研究專家張成先生說,,伊達順之助與張宗昌其實早就認識了,,因為張宗昌就是張作霖的手下。后來,,張作霖派張宗昌入關(guān)南下作戰(zhàn),,伊達順之助就又到張宗昌那里當上了顧問,倆人關(guān)系也不錯,。那么,,這個日本人是怎么有了“張宗援”這個中文名的呢?
其實,為了套近乎,,伊達順之助一開始是要認張宗昌當干爹的,。張宗昌生于1881年,只比伊達順之助大11歲,,但后者并不覺得難堪,。后來,,伊達順之助拜見了張宗昌的母親,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張的母親張侯氏就說:“你跟我兒子年齡相差不多,,不行拜個把兄弟吧。”就這樣,,伊達順之助成了張宗昌的把兄弟,搖身一變成了張宗援,,人們也開始用這個名字來稱呼他,。
1925年4月,張作霖任命張宗昌為山東軍務督辦,,7月,,張宗昌兼任山東省省長。有了這樣一個義兄,,誰不得高看張宗援一眼?于是 ,,他順利地和張宗昌手下的褚玉璞、程國瑞,、畢庶澄,,甚至連畢庶澄手下的團長李壽山等人,都成了朋友,。張宗援一步一步,,在實現(xiàn)自己的計劃 ,但中國歷史發(fā)展的步伐,,將他的如意算盤擊得粉碎,。
北伐戰(zhàn)爭發(fā)生后,張宗昌屢戰(zhàn)屢敗,,5萬人馬被白崇禧團團圍住,。走投無路的張宗昌化裝后,乘一葉小舟逃走,。張宗援在這時候拉了義兄一把,,幫他東渡日本。而張宗援卻留在了中國,。1931年,,張宗援甚至加入了中國國籍。
施原在《審判日偽戰(zhàn)犯紀實》一書中稱,,“九一八”事變后,,張宗援響應日本政府的號令去了東三省。他遇到了原本熟識的營口馬匪王殿忠,,并一起到沈陽去招募偽軍,,這時又碰上了張宗昌的舊部李壽山,。在《丹東日報》所刊發(fā)的《萬里追兇 李壽山羊城被擒》一文中稱,1925年,,畢庶澄奉張宗昌之命,,率兵到上海與蔣介石作戰(zhàn)。蔣介石不擇手段把畢庶澄爭取過去,,并秘密委任畢為國民黨第四十四軍軍長,。張宗昌知悉后,將畢調(diào)回青島槍決,,畢的隊伍或逃散或改編,。李壽山(在畢手下任團長)見勢不妙,逃到金州西北坊隱居起來,。1929年,,他竄到沈陽,在南站開設(shè)旅館,。在這里他遇到了張宗援和王殿忠,,李壽山又萌生做官的念頭。他跟張宗援套近乎,,參與招募,,不到兩個月,招收兩千余人,,成立了奉天警備軍第一旅,,王殿忠為旅長,李壽山當上了副旅長,。1932年,,李壽山拉出一千多人,與王殿忠分道揚鑣,,一下子變成安奉地區(qū)少將警備司令,,張宗援為副司令。下轄3個步兵營及騎兵連,、機槍連,、擊炮連、山炮連,、大刀隊,,駐扎在營口外的大石橋到安東一帶,并開始屠殺抗日民眾,。
張成先生說,,這里還應該提到一個人,就是日本人佐佐木到一,。此人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八期學生,,做過日本駐北平的武官,,當過孫中山和蔣介石的軍事顧問。1934年12月,,佐佐木到一任偽滿軍政部最高顧問,,負責整編偽滿軍。他把不服貼的大批偽軍統(tǒng)統(tǒng)趕上戰(zhàn)場,,只留下了張宗援等以日本人為領(lǐng)導核心的偽軍,。他將偽滿劃分五個軍管區(qū),任命于琛澄為偽第一軍管區(qū)司令官,。張宗援劃歸于琛澄指揮,,其番號改為“第三混成旅”,正副旅長為李壽山,、張宗援,。1938年1月,,佐佐木按日本關(guān)東軍指令,,派偽滿軍入關(guān),其中偽第三混成旅長李壽山,、張宗援編成“滿洲國派遣軍李支隊”,,由山海關(guān)轉(zhuǎn)車直抵山東膠縣,并在膠縣王臺(今屬黃島區(qū))一帶駐防,。
就這樣,,張宗援荼毒山東半島的日子又開始了。城市信報/信網(wǎng)記者 王學義[來源:信網(wǎng) 編輯:每皮]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