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戰(zhàn)傳奇大劇《青島往事》以豆瓣7.8的高評分獲得一片掌聲,,除了演員精湛的演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是重要加分,。而這些故事其實都是有歷史依據(jù)的,。比如在第32集中,因《民國日報》如實報道了“韓國義士李霍索擲炸彈炸日皇”的行為遭到報復,,日本人不僅放火焚燒了報社和國民黨青島市黨部,,還要求報社登報道歉,有志青年們向沈鴻烈市長請愿,,他卻以要視察為借口離開了青島……
其實,,這展現(xiàn)的是1932年發(fā)生的兩次火燒事件,,目標都是國民黨的《民國日報》和青島市黨部。而事實也并非這么簡單,,當時日本人焚燒了這兩個地方后,,因蔣介石批示不準與日本人摩擦,國民黨竟然將青島市黨部從太平路遷到了棲霞路辦公,,門口甚至不敢掛牌子,。而這一切的根源是《民國日報》的一篇小報道。
《民國日報》是這樣創(chuàng)辦的
1932年的青島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下:國民黨勢力進入青島,,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國民黨青島市黨部成立,并創(chuàng)辦機關(guān)報《民國日報》,,作為自己的喉舌,。
青島市黨部就設(shè)在太平路37號,它的主人是老青島首富劉子山,。對于這座大樓有人說,,1929年國民黨政府接管青島后,劉子山將這座三層大樓捐獻給了青島市黨部,。但這個說法被劉家后人否定了,,“那是被青島市黨部霸占的,絕不是拱手相送”,??谷諔?zhàn)爭時期這里又成為興亞院青島出張所,解放后曾經(jīng)是中共青島市委辦公樓,,后來拆建為華能大廈,。
《民國日報》社址在中山路58號,日銷量3500份左右,。報紙內(nèi)容主要是煽動反共和宣傳所謂“三民主義”,,“九·一八”事變后,隨著全國抗日愛國運動風起云涌,,它的輿論導向也發(fā)生了重大轉(zhuǎn)變,,不斷載文揭露日本的侵略野心,鼓動民眾抗日愛國,。
看上去一切都很正常,。但其實,生活在青島的人們,,包括國民黨在內(nèi),,每天都很緊張,因為日本人并沒有徹底放手,。青島市歷史學會副會長,、青島市教育局普通教育教研室歷史教研員陸安在《1932年,,日本僑民火燒國民黨青島市黨部》一文中介紹:青島雖于1922年名義上從日本殖民統(tǒng)治之下回歸祖國的懷抱,但國力貧弱,、內(nèi)戰(zhàn)頻繁,,導致這座美麗的城市依然無法完全擺脫日本勢力的侵擾。日本在青島留下了大量僑民,,在駐青領(lǐng)事館的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指揮下,,成立了組織嚴密、氣焰囂張的準軍事組織“日本居留民團”,,與時常在海上出沒的日本海軍艦隊遙相呼應,伺機而動,,一有風吹草動,,就會沆瀣一氣,制造事端,。
當時,,青島國民黨當局態(tài)度和立場的轉(zhuǎn)變,令日本在青勢力極度不滿,,日本駐青領(lǐng)事館以《民國日報》屢次刊登“不敬記事”為由,,向青島市政府提出抗議,要求予以取締,。當時的青島市政府及其市長沈鴻烈雖然允諾加以約束,,但以言論自由為由拒絕查封報紙。日本人對此恨之入骨,,卻又無可奈何,。
他們在等待一個時機。終于,,這個時機在1932年1月9日出現(xiàn)了,。
一則不起眼的報道
這是個極其尋常的日子,《民國日報》像往常一樣印刷發(fā)行,,這天報紙的角落里有這樣一條新聞:《韓國不亡,,義士李霍索炸日皇未遂》,內(nèi)容是:“日本天皇在結(jié)束新年閱兵禮完畢后回宮的路上,,突遭一人向他乘坐的馬車拋擲炸彈,,但炸彈落在了馬車后面,并未造成人員傷亡,,只是馬受了輕傷,。目前,兇手已被逮捕,,是一名朝鮮人,,三十二歲,,名叫李霍索……”
誰都沒有意識到,這則不起眼的新聞會成為日本人鬧事的“時機”,。當天報紙一上市,,沈鴻烈便接到了日本總領(lǐng)事川越茂送來的抗議書,指責《民國日報》登載了對日本天皇的不恭事件,,稱暗殺者為“義士”,,是對日本天皇的有意侮辱,并提出追究《民國日報》責任,、公開道歉等苛刻要求,。
收到抗議書的沈鴻烈非常緊張,因為一周之前,,他才接到山東省主席韓復榘發(fā)來的加急密電,,稱情報顯示,駐青日本人可能在近日策劃暴動,,須嚴加防范應對,。沒想到,這么快就來了,。為了避免更大事端,,沈鴻烈馬上打電話給《民國日報》社長楊興勤,又派參事周家彥前往國民黨青島市黨部接洽,,要求報社“以國難當前”,、“以大局為重”,接受日方的要求,,迅速刊登“道歉啟事”,。報社同意依照日本駐青領(lǐng)事館來函要求辦理,有原則地道歉,。
原本以為事情就這樣解決了,,但很快,日本人的要求又變了“日僑感情激烈,,此事不能依照原提條件解決”,。
他們到底要求什么?日本人遲遲不給回話,反而增加了駐青領(lǐng)事館和居留民團大小頭目見面的次數(shù),,這種情形讓國民黨當局更加緊張,。1月11日晚,日本總領(lǐng)事川越茂突然登門拜會沈鴻烈,,提出最終商討的要求:“市長公開道歉”,、“《民國日報》永遠停刊”!
面對咄咄逼人的日本人,,沈鴻烈直言相駁:“《民國日報》是青島市黨部機關(guān)報,,??侣燥@過分,此事非我一任市長所能決定,。待我轉(zhuǎn)告市黨部,,商討之后明日再予答復。”首次交涉就此告終,。
日本人走后不久,,住在湖北路的日本僑民就開始暗中集結(jié)。沈鴻烈知道,,接下來會有更大的事情發(fā)生,,當晚召集緊急會議,初步擬就了一些應急方案,,如緊急通知海軍陸戰(zhàn)隊及警察積極布防,,嚴防日軍軍事行動;迅速與日總領(lǐng)事館協(xié)商,以求和平解決,,萬一不成,必要時請英,、美,、法各國領(lǐng)事出面斡旋。同時,,最大范圍地提醒在青島的商鋪嚴加防范,,一旦有事端發(fā)生及早關(guān)門,防止造成損失,,并提醒市民減少外出,,以防日本浪人尋釁滋事等。
一天內(nèi)兩次放火
青島一片寧靜,,這份寧靜讓所有人感到害怕,。就在這種氣氛中迎來了新的一天,12日早晨8點鐘,,兩名日本人來到了《民國日報》社,,門衛(wèi)以為他們是來買報紙的,沒想到……陸安描述了當時的場景:
“二人迅速闖入報社發(fā)行處,,掏出手槍,,開槍恫嚇,然后,,分工協(xié)作:一人持槍守住房門,,不準報社員工靠近,另―人則將數(shù)瓶裝滿易燃油料的瓶子投向煤爐,,隨著幾聲巨響 ,,火苗躥起,,濃煙彌漫,地板,、木窗熊熊燃燒起來,。刺耳的警笛響了起來,警察聞訊趕來,。這兩個日本人開槍拒捕,,一邊放槍,一邊退向不遠處湖北路的日本居留民團總部,。警察們投鼠忌器,,逡巡不前。幸好消防隊迅速前來,,將火焰撲滅,。”
光天化日之下,日本人把《民國日報》社燒了,,這無疑給這座寧靜的城市涂抹上了一層不安的陰影,。當天下午2點鐘,沈鴻烈便邀請日本總領(lǐng)事川越茂到市政府,,希望能就這件事進一步談判,。事情發(fā)展到這一步,沈鴻烈的選擇只有一個:進一步妥協(xié)退讓,。他們達成了四項協(xié)議:《民國日報》社社長向日本領(lǐng)事館道歉;《民國日報》???《民國日報》復刊時即公開刊登道歉啟事;今后杜絕類似事件發(fā)生。
然而,,下午3點鐘,,形勢進一步加劇。上千名日僑聚集在湖北路居留民團總部叫囂著:“永久不許市黨部在青島掛牌辦公!永久不許《民國日報》在青島出版!”之后十多名強悍的日本僑民開著汽車向市黨部沖去,,他們拿著手槍,、砍刀、汽油彈,、燃燒瓶,,先把市黨部大樓亂砸一氣,又趕往《民國日報》社投擲了一枚手榴彈,。
事情已經(jīng)超過了預期,,向著失控的局勢發(fā)展:傍晚6點,上千名日本僑民上街示威游行,,看到人就打,、看到東西就砸。晚上8點鐘,他們再次來到市黨部和《民國日報》社,,一陣打砸搶燒后徑直離去,,這兩個地方陷入一片火海……
為什么他們敢這樣橫行霸道?因為日本海軍在給他們撐腰,據(jù)《舊案殘影——青島民國大案揭秘》記載,,“停泊在近海的日本‘八云’號軍艦悄悄靠近了小青島,,五百多名日本兵挺著上了刺刀的長槍逼進街巷,一隊在日本駐青領(lǐng)事館及附近路口架起機關(guān)槍警戒;另一隊到湖北路日本居留民團附近設(shè)崗布防,。”
這兩個地方燒了一整夜,,直到第二天早上5點鐘才漸漸熄滅,幾乎化為灰燼,。事后,,據(jù)青島市政府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直接經(jīng)濟損失高達60萬元,。
這下沈鴻烈動怒了,、青島動怒了、南京也動怒了,。1月13日,,青島市政府向日本駐青領(lǐng)事館提出強烈抗議,提出四項要求:日本領(lǐng)事館向青島市政府道歉;從速緝捕肇事兇犯,,并嚴加懲辦;所有損失如數(shù)賠償;保證今后不再發(fā)生類似事件,。
過了七天,日本駐青領(lǐng)事館才有了回應:“《民國日報》如不揭載如斯重大不敬記事,,則本案即無由發(fā)生,是該兩項事件有密切不可分離之因果關(guān)系;本案發(fā)生之當日,,貴市政府方面完全未盡其維持治安之職責,,其結(jié)果竟發(fā)生本案,本案系貴市政府懈怠職責所生出之結(jié)果,。”這回應無恥到令人發(fā)指的程度!
青島市政府發(fā)函反駁:“該報記載事件系屬一事,,焚毀黨部又屬一事,不能混為因果;該報記事一節(jié),,當時業(yè)經(jīng)貴我雙方協(xié)議解決,,而貴國僑民競蔑視雙方官憲,無端橫行,,以致釀成如斯重大案件,,其為故意擾亂治安,破壞建筑物,,實屬毫無意義……”
反駁得有理有據(jù),,義正詞嚴,誰知最后卻收到對方的一句話:“我方之見解,迄今已反復說明在案,,確信嗣后毫無推翻從來見解之余地!”
話已經(jīng)說到這個份上,,沈鴻烈只好表示“不勝遺憾”。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青島市黨部請示蔣介石,,蔣介石批示不準與日本人摩擦。國民黨不顧民族大義,,竟然屈服,,將青島市黨部遷到了棲霞路13號辦公,門口甚至不敢掛牌子,。直到抗戰(zhàn)勝利,,國民黨青島市黨部才敢公開掛牌辦公,《民國日報》才得以復刊出版,。城市信報/信網(wǎng)記者 宮巖[編輯:夜樓]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