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青島人熟悉他是因為兩件事:一件事是他是日本侵略者占領青島期間的第一任偽市長,,還有一件事是他主編了《膠澳志》。作為蜀漢名將趙云之后,,趙琪其實是一位很有名氣的文人,,他的才華在很多方面都能得到體現,比如他在書法上有一定造詣,,經常跟康有為探討書法;他與清末軍機大臣,、著名書法家吳郁生是好朋友;他自建厚德堂,可以看懂德文,、英文,、日文等多種書籍,卻偏愛儒家經典和地方志,。他為地方文史做出了貢獻,,卻讓所有人意外的是,選擇了偽青島市長這個漢奸職業(yè),,終究毀了他的一生,。本期《發(fā)現青島》,就讓我們一起關注趙琪,。
因跟德國人打官司出了名
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云的形象深入人心,,作為他的后人,,趙氏家族自然也非同尋常。這點根據趙氏宗親的博客中的介紹可以明顯感受到:“萊州府的掖縣(今萊州)趙家是當地的大家族,,趙氏系蜀漢名將趙云之后,,明初遷居萊州府。明清以來,,名人輩出,。據《東萊趙氏家乘》記載,明萬歷時趙煥,、趙耀,、趙燦兄弟三人,趙煥,、趙耀兩個是進士,,趙燦中舉人第一,趙煥是萬歷年間的朝廷重臣,,有‘東萊三鳳’之稱;至明清之際,,趙士元、趙士寬,、趙士完,、趙士冕、趙士亮兄弟五人又有‘趙氏五龍’之譽,。”
其中,,趙耀的兒子趙士哲在1644年后,避兵登州之松椒山,,與弟子董樵藕耕海上,,鄉(xiāng)人私益“文潛先生”,留下了很多著作,。趙琪便是趙士哲第十一代孫,。
據史料記載,趙琪,,字瑞泉,,1882年出生于萊州。年輕時來到青島,,考入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即青島歷史上第一所大學德華大學),,畢業(yè)后被保送去德國留學,中德文水平都比較高,?;貒笥值搅饲鄭u,在膠澳總督府做德文翻譯,。短短幾句話,,可以看出趙琪是個好學生,,但當時有這樣成績的人不在少數,他如何脫穎而出?因為他纏上一個官司,。據魯青抗戰(zhàn)史研究專家張成先生介紹:“趙琪回國后,,在青島多個部門任德文翻譯、工程師,、外交顧問等職務,,他最有名的是曾經跟德國商人打官司,一直打到德國高等法院,,并最終獲勝,,此事為他贏得了聲望。”
從膠澳總督府德文翻譯到淞滬警察廳督察長兼高等外交顧問,,直到1920年成為龍口商埠局局長(總辦),,趙琪的早起仕途之路走得很穩(wěn)妥,這一次他又做了件大事,。
龍口開埠是他的功勞
龍口港,,地處山東半島北萊州灣畔,波連遼津,,地扼直魯,,自古為水上交通要沖。港灣北有屺姆島連陸沙壩為屏障,,南有金沙灘環(huán)抱,,水深腹闊,不淤不凍 ,,歷史上久負“穩(wěn)油盆”之美稱,。但真正將龍口建設成商埠,是趙琪的功勞,。
1914年,,國務總理熊希齡就提出開辟龍口為對外貿易商埠,但當時的北洋政府內外交困,,自顧不暇,,根本沒有能力從事實業(yè)建設投資。雖開埠但不能建港,,興筑碼頭擱置下來,。
1916年,趙琪與好友呂鏡宇,、張少卿,、徐輔州、蔣晉英等人赴京請愿:既然官辦無力,可允許民辦,。租期50年,,期滿由國家償還投資,收歸國有……他們多方奔走,,終于得到大總統(tǒng)黎元洪的批準,,以“官督商辦”的方式使興筑碼頭變?yōu)楝F實。當時趙琪還擔任著淞滬警察廳督察長等職務,,為了將龍口港的建設順利進行,他辭去職務,,帶著技術人員去青島,、秦皇島、大連等碼頭參觀學習,。測量海水,,征租土地,繪制圖紙,,擬定方案,,籌措資金,每一步都是挑戰(zhàn),。
依靠商界招股集資遠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龍口商埠籌建會成立后,以每股100元的價位到天津,、北京,、濟南、青島等地籌集,,卻屢屢受挫,,收效甚微;戰(zhàn)亂及1917年張勛擁宣統(tǒng)皇帝復辟讓各位股東們惶恐……即便如此,龍口碼頭還是在眾人的努力下于1918年9月正式動工,,1919年10月5日竣工,。這是一座歐美最新發(fā)明,鐵骨水泥式的中國獨一無二的棧橋碼頭,。
棧橋碼頭的建成,,對龍口港的發(fā)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在新華網有一篇文章《龍口港古棧橋碼頭建設及歷史狀況》,,是這樣評價的:“棧橋碼頭的建成,,使龍口港成為山東與東北之間客貨運輸、南北海運的中轉港和重要的貨物集散地,。開通了龍口——大連客運航線,,以往部分經由煙臺、青島闖關東的山東勞工蜂擁至龍口,闖關東之勢也隨之達到高潮,。同時龍口港內外貿航線不斷擴展,,在山東省內名聲大振,成為僅次于青島港的省內第二大港,,被列入北方六個重點港口之一,。”
碼頭的建成與趙琪的努力分不開,1920年,,趙琪任龍口商埠局局長,。1921年,商埠局改稱總辦,。1923年離職后,,他又換了幾份工作:山東督軍公署顧問、山東省長公署參議,、魯案善后督辦公署顧問,、中俄交涉事宜公署顧問、兩湖巡閱使署顧問,、交通部咨議,、外交部顧問等。直到1925年,,他的老鄉(xiāng)張宗昌來了,。
主修青島第一本地方志《膠澳志》
據青島市史志辦史料記載:“1925年張宗昌任山東督軍后,改膠澳商埠管理體制由中央直轄為省轄,,改督辦公署為商埠局,,任趙琪為總辦(青島最高長官)兼山東全省戒嚴高級執(zhí)法官。”
為什么偏偏選中趙琪呢?老鄉(xiāng)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更重要的是,,趙琪能擔起這個責任。青島著名文史專家魯海先生認為:“青島外國移民多,,涉外事務多,,趙琪有許多涉外經驗,駕馭青島政府有一定的優(yōu)勢,。”
從1925年到1928年南京政府接管山東 ,,這段時間內趙琪并沒有什么大事發(fā)生,1929年4月南京政府接管青島后,,膠澳商埠局改為青島特別市,,趙琪被免職后成為一名寓公。但他與別的寓公不同,,平時就研究山東歷史,,熱衷于藏書、編書、印書,,他收藏著山東各縣志書,,決定做一件大事:修志。
據魯海先生介紹,,青島從1981年建置,,歷經德、日統(tǒng)治,,沒有修過地方志,,于是趙琪成立了修志班子,自任主修,,袁榮叟主纂,,幾十人參與了采訪編纂。歷時兩年時間,,終于完成青島的第一本地方志《膠澳志》。
它記載了1897年至1927年30年間,,德國侵占,、日本侵占和中國北洋政府統(tǒng)治三個時期青島的早期歷史。志名謂膠澳者,,是以當時的建置謂膠澳名稱,,故日《膠澳志》,共12卷60萬字10冊,。通過魯海先生的介紹,,大家可以簡單了解《膠澳志》的幾個主要部分:
沿革志:對古文記錄較簡,從青島建置以來記錄則繁 ,,以“德人租借始末”,、“日本占據始末”和“中國收回始末”三部分記錄詳細。尤其是收回青島的談判文件都全文收錄,。
建置志:設有溝渠,、水道、公產,、港灣 ,、橋梁等7個部分,全部以準確統(tǒng)計資料記載,。
交通志:設有道路,、郵電、航運,,為膠濟鐵路設有專目,。在“道路”中不但記有長度、面積,還記載了各老街,,德占,、日占、中國收回三個歷史時期的對照路名,。
食貨志:雖依舊方志名稱,,但內容為農業(yè)、林業(yè),、漁業(yè),、鹽業(yè)、礦業(yè),、商業(yè),、工業(yè),都是舊志書所沒有的,。
教育志:記載著有外國人在青辦的學校,,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職業(yè)教育。
藝文志:一部分是文獻全篇照錄,,一部分是書目,,包括中文、日文,、德文,、英文、法文5種,。除此之外,,《膠澳志》文字以外有15份圖表,地圖不是像舊志那樣的意象圖,,而是按照地理繪制的,。
直到現在,《膠澳志》仍是研究青島尤其是北洋政府時期最重要的文獻史料,,也是趙琪做的一件好事,。
日本人一手扶植的漢奸市長
離開政界,在青島做寓公的這幾年,,是趙琪一生最舒服的幾年,。他在自己龍口路1號的厚德堂里過著悠閑自得的生活。當時在青島的掖縣人很多,,有遜清遺老有北洋政府官僚,,也有像劉子山一樣的商界人士,,他們都愿意跟趙琪攀“友誼”,趙琪卻不喜歡參加他們的飲宴,。
他的藏書很多,,中文的、英文的,、日文的,、法文的,但更多的還是儒家經典和地方志之類的書籍,。從他的行事作風和他的生活習慣來看,,他雖然留學國外,骨子里卻一直堅持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時候的趙琪,,在外人看來是個滿腹經綸、又有實力的文人,,可能當時所有人都以為,,他會一直這樣寓公下去,不再踏入政界,。
但1938年,,日本帝國主義第二次侵占青島后,他以偽青島市公署市長的身份再次出現,,誰都沒想到 ,,這次,,他竟然選擇了漢奸,。他替日本人工作,但日本人對他卻并不放心,,和他簽了秘密協(xié)議:一,、給市長提交的一切重要文件必須經由顧問,市長裁決重要事項的決議前預先與顧問協(xié)議,。二,、輔佐官輔佐顧問。顧問有事時指定輔佐官中的一名代行其職務,。三,、市政會決議可否出現同等票數時,市長在同青島日本國官憲協(xié)議后作出決定,。四,、市長遇到突發(fā)事件對軍事長官提出派兵請求之時,應預先同日本國官憲協(xié)議,。五,、本協(xié)定自用印之日生效,。
按照秘密協(xié)議的約定,趙琪這位所謂的市長不過是日本顧問的玩偶和代言人,,毫無實權可言,。
但他這個傀儡當得實在稱職:他按日本人的指示,從民間搜集銅器以打造武器,,推行強化治安運動,,壓榨中國百姓,搜捕抗日分子,。1940年1月,,偽政權三巨頭汪精衛(wèi)、王克敏,、梁鴻志齊聚青島,,在迎賓館舉行會談,確定了以“反共親日和平”為宗旨,,建立偽中央政府,。趙琪恬不知恥地稱這次會談是“青島歷史上光榮的一頁”。
盡管如此,,1943年,,日本統(tǒng)治者還是以辦事不力為由免去他的市長職務。此后,,趙琪便閉門謝客,,在厚德堂里讀書度日??谷諔?zhàn)爭勝利后,,他以漢奸罪被捕,1949年后獲釋,,1957年病死在北京,。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宮巖[編輯:光影]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