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往事 高弘圖最講氣節(jié)他是膠州歷史上官職最高的人
時間瞬息萬變,,誰也無法預測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 ,。就像明末政治家高弘圖(即高宏圖),入仕35年經歷了5位君王,。他向明熹宗諫言被罰俸兩年,,他得罪魏忠賢被罷官,,他堅決不與太監(jiān)共事七次上疏……前一秒還是工部侍郎,,后一秒就變成老百姓隱居。
有人說他太頑固,,也有人說他過于較真,。但當很多人都放棄明王朝自保時,他卻成為南明福王的支柱,,集戶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于一身,,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輔,。高弘圖是膠州歷史上官職最高的人,只可惜,,他一腔熱血生不逢時,,明朝滅亡后,在一座破廟中絕食9天而亡,,終年62歲,。今天的《發(fā)現(xiàn)青島》,我們就來說說高弘圖,。
出身名門望族的高弘圖
三里河,,膠州名門望族高姓所在地。膠州市政協(xié)文史辦主任石業(yè)華在《膠州百家姓》一書中用一組數(shù)字說明了高氏家族的榮耀:“明清以來,,高姓家族考中進士14人,,其中武進士3人;考中舉人48人,其中明朝武舉人1人,,清朝武舉人9人;貢生61人;因世襲 ,、援例、議敘 ,、考授,、從伍等途經,授九品以上官職74人,。其科舉成績,,以人口平均計算,,居膠州各姓之冠。”高弘圖就是這個大家族中官職最高的人,。
高弘圖,,字子猶、研文,,號硁齋,,清乾隆年間因避諱弘歷而被后人改為宏圖。在他之前的高姓幾代人都是明朝官員,,出生在這樣的書香世家,,他的命運也早就被安排好了 。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27歲的他考中進士,,以中書舍人的身份進入朝廷。高氏家族的后人,、青島著名收藏鑒定家高振洪說:“那一年,,他和‘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錢謙益一起考中進士。”
中書舍人的全稱是中書科中書舍人,,從七品,,雖然官職不高但責任重大,專門負責為皇上和內閣寫誥敕,、制詔,、銀冊、鐵券等,。這樣的角色得有出色的才華,,也得有信得過的人品。
之后他升為御史,,也是明朝一個很重要的官職,。有一篇博客《生于末世運偏消——高弘圖傳略》,詳細介紹了御史的來歷:“有明自太祖皇帝起,,著眼治貪養(yǎng)廉甚力,,最重御史。且明十三行省,,每省只設兩名御史,,專司糾枉效奏之事,可以風聞上書,,查訪糾參,,上可以直達天庭,或可欽點巡按。因此御史在明朝的文官政府中,,品極高,、職責重、具有特殊的地位,。”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專門監(jiān)督官員的 。
按照這個速度努力下去,,高弘圖很快就會成為朝中重臣,。只可惜,他在明朝末年入仕,,那時政治腐敗,,內憂外患,每天都有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
觸犯明熹宗罰俸兩年
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荒淫享樂、政治腐敗的明神宗去世了 ,。他的長子明光宗繼位,沒想到上梁不正下梁歪,,由于淫欲過度,,即位當天就病倒了,后又因服用丹砂過度而亡,,在位僅1個月,,歷史上稱這次事件為“紅丸案”。
明光宗的突然去世給大明朝一個措手不及,,也給有些人一個膽大包天的機會,。因皇長子朱由校的親生母親早已過世,光宗讓自己的寵妃李選侍代為照顧,,并隨著自己登上皇位,,李選侍帶著朱由校住進了乾清宮。這對后宮女人來說是個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只可惜,,李選侍的皇后夢只做了一個月便戛然而止。
國不可一日無君,,哪怕這個君王年紀尚小或者昏庸無能,,都是一個代表符號,這個符號表示:這個國家有皇上,,有二心的人就放棄吧,。
明光宗去世后,當朝大臣楊漣、左光斗等人去乾清宮拜見朱由校,,遭到李選侍的阻撓,。原來,她皇后夢沒做成,,這次要拿手里的朱由校做籌碼,,憧憬皇太后夢。只是一個后宮女人,,哪怕身后有再精明的人支持,,在眾多明朝臣子面前也無能為力,他們讓朱由校住進了東宮,,又迫使李選侍搬離了乾清宮,,釀成了明朝晚期轟轟烈烈的“移宮案”。他和明光宗的“紅丸案”以及萬歷朝的“梃擊案”并稱晚明三大疑案 ,。三大疑案中有兩件都發(fā)生在1620年,,那的確是個多事之年。
朱由校即位,,明朝開始了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的統(tǒng)治時期,。沒想到,他做了皇帝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將李選侍的罪過昭告天下,,圍繞這件事大臣們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發(fā)生那么多事,,一直沒有表過什么態(tài)的高弘圖站了出來,他公道地說了一句話:“宮闈事密,,言官互爭,,非國體,請兩平之,。”本是為楊漣,、左光斗等人開脫,沒想到這句話刺激了明熹宗,,自己受到了牽連,,兩年不給發(fā)工資,這倒不要緊,。高家經過幾代人的積累,,早已成為名門望族,兩年不發(fā)工資也不會影響高弘圖的正常生活,。他又針對當時局勢,,上疏陳述“時政八患”,并請求朝廷啟用鄒元標,、趙南星等人,。
說到趙南星,,石業(yè)華強調:“萬斯同《明史稿》認為,高弘圖曾向皇帝推薦趙南星,,后來趙南星卻彈劾高弘圖去職,,故高弘圖不能無怨望,復起彈劾趙南星,,今考高弘圖《奏疏》,,全無彈劾趙南星之事。萬斯同作為史學名家,,不是聽信誤傳,,就是以量窄之心去推測一代名臣。此事有關忠臣名節(jié),,不得不在此一提,。”
與魏忠賢的斗爭
不管怎樣,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終于開始了 ,。雖然高弘圖受到明熹宗批評責罰,,但他對朝廷的忠心和卓越的能力讓他很快升為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1621年)。他是個原則性極強的人,,如果誰有大錯被他發(fā)現(xiàn),,不好意思,只能按律行事,。哪怕你是皇親國戚,,誰說也沒用。
有一次,,他在巡查中發(fā)現(xiàn)一個太監(jiān)恣意妄為,欺壓百姓,,將其逮捕歸案后發(fā)現(xiàn),,原來是魏忠賢的心腹。自從年輕的明熹宗繼位后,,這位“木匠皇帝”每天都在忙活著制作各種木頭創(chuàng)意,,朝廷之事慢慢轉移到太監(jiān)魏忠賢手上,他的權利之大可想而知,。高弘圖抓了他的人,,這不是自找麻煩嗎?高弘圖是這樣做的,他將這位太監(jiān)的罪行一一列出來交給魏忠賢過目,,然后按律治罪,。魏忠賢雖然心里很生氣,卻證據確鑿,,也不好阻撓,。
還有一次,他接百姓舉報,西安秦王府太監(jiān)張清仗勢魚肉宗親百姓近百家,,高弘圖按律將張清逮捕,。這時,秦王朱存樞設宴為張清講情,,沒用,,等高弘圖回京,毅然上奏朝廷:“請斬張清以謝宗室百姓,。”但因權臣包庇 ,,明熹宗并沒有同意。郁悶的高弘圖只好稱病退隱,。
有個有意思的情況是,,雖然高弘圖抓了魏忠賢的人,但魏忠賢依然看重他的能力,,5年后,,也就是1626年的天,魏忠賢將隱退的高弘圖官復原職,。日后發(fā)現(xiàn),,這只是顆“糖衣炮彈”,魏忠賢是想把高弘圖拉到自己門下,,壯大自己的勢力而已,。答案很明顯,高弘圖拒絕了 !這時,,他才徹底得罪了這位“九千歲”,。
高弘圖從小接觸的高氏教育中沒有“趨炎附勢”的概念,也沒有“害怕”二字,。已經被魏忠賢列入“黑名單”的他,,仍然我行我素,認為不對的地方就上疏;依法治獄,,反對酷刑;魏忠賢陷害忠臣,,他上書揭發(fā);甚至直接彈劾起魏忠賢來……一件件事觸動了魏忠賢的底線,高弘圖的好日子到頭了 ,,很快被削籍歸里,。
他離開的很是時候,在家的日子,,朝廷又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木匠皇帝”明熹宗去世了,明思宗繼位,,改年號為“崇禎”,,他即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魏忠賢的宦官勢力,。隨著魏忠賢畏罪自殺,曾經受他迫害的一些官員重新回到了朝廷,,包括高弘圖,。
這已經是他服務的第四位君王了 ,與前面幾位皇帝比起來,,崇禎算是比較靠譜的一個,,高弘圖似乎又看到了曙光,迅速進入工作狀態(tài),。雖然魏忠賢已經自殺,,但是他的黨羽依然還在,隱患還存在,,高弘圖一連彈劾了魏忠賢的幾位同黨,,升任太仆寺少卿。之后,,他的仕途之路順順利利,,從左僉都御史到左都御史,后成為工部右侍郎,。
不與太監(jiān)共事辭職隱退
正三品官員,,朝廷重臣,只要再干兩年,,更高的職位在等著他,。偏偏這個時候出了岔子,當時的太監(jiān)張彝憲奉旨督查部事,,高弘圖堅決不與太監(jiān)共事,,七次上疏乞休,終因忤旨,,再被革職,。
沒有別人陷害,也沒有犯什么大錯誤,,只是因為不想與太監(jiān)共事,就放棄了大好前程,。這事讓很多人不理解,,有人說他這是“魏忠賢后遺癥”,對所有太監(jiān)都不信任,,也有人說他過于頑固,,有點矯情了。
但高振洪理解他的做法:“高弘圖對閹黨深惡痛絕,,這是一群通過巴結,、討好依附在皇帝身上的人,,他知道閹黨的危險。當時鎮(zhèn)守邊疆的大將軍袁崇煥是位非常有能力的將領,,但魏忠賢等閹黨擔心他勢力太強,,威脅到自己的利益,想盡辦法讓皇帝對他產生誤解,,逼著他辭官回家,。所以從心底里,高弘圖看不起宦官,,反對宦官從政,,更不用提與他們共事了。”
高弘圖回老家了 ,,暫時離開復雜的政治生活,,他可以潛心著述,寫自己喜歡的扇面,。他喜歡游嶗山,,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精致的地方——皆山樓,這是膠州人趙任的別墅,。當時趙任年邁,,已經回到了膠州老家,得知高弘圖喜歡便贈給了他,。高弘圖改名太古堂,,撰有《吾堂序》一文。在他的《勞山九游記》中,,還自稱“太古居停”,,意為此太古堂乃為暫時寄居之處。
說起高弘圖的文采,,可圈可點之處甚多,。他是明末著名的文學家,著有《太古堂集》《奏疏》《易經注解》《史記論事》《綱目別見》《論史》《老子解》《高弘圖雜著》《高弘圖尺牘》《血衣記》等;他也是位書法家,,他寫的扇面書法至今是書畫界的經典作品,。
總之,先讓高弘圖在這里安靜地舒服幾年吧,。又一個十年后,,將有更大的事情、更大的責任等著他去承擔,。城市信報記者 宮巖
[來源:城市信報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