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往事 明朝滅亡后,,高弘圖絕食而死他的墓就在原膠南閣老山上
再怎么換君王也擋不住明朝滅亡的步伐。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攻入北京城,,35歲的崇禎自縊而亡。有幸活下來的大明官員在南京迅速把平庸無能的福王朱由菘扶上皇位,,建立南朝小朝廷,。此時 ,高弘圖眾望所歸,,集東閣大學(xué)士,、太子太保等于一身,,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輔。他把滿腔熱血和全部希望都集中到了這位福王身上,,只是大明朝氣數(shù)已盡,,南京被清兵攻破。絕望的高弘圖來到一座破廟中,,絕食九天而亡,。
混亂的南明小朝廷
清兵的腳步越來越近,崇禎十五年,,他們來到了膠州城外,。雖然一直隱居,但是對政事了如指掌的高弘圖得到消息后,,日夜協(xié)助知州巡城堅守,。崇禎知道這件事感動不已,一位歷經(jīng)四代帝王的老臣,,性格是耿直了些,,但對朝廷確實是忠心耿耿,。此時正是用人之際,,一道圣旨到了膠州城,任命高弘圖為南京兵部侍郎,。
為什么是南京兵部侍郎呢?有個背景先跟大家交代一下,。新浪網(wǎng)“王爺新浪博客”中,作者在《生于末世運偏消——高弘圖傳略》一文里寫道:“在明朝,,特別是成祖朱棣于永樂十九年遷都北京以后,,雖然南京的舊官署一如既往,仍然存在,,但是并不直接處理政務(wù),,政務(wù)皆出自北京。但是皇帝往往會把一時用不起來的官員和朝內(nèi)黨爭排擠出去的官員暫時放到南京官署,,一則觀察其德行操守,,二則儲備一些可用的棟梁之才。這是中國歷史上明朝獨有的體制,,所以它有著特別的政治涵義,。”
此時高弘圖被派到南京任職,可能是崇禎皇帝有意安排,,不久后,,北京被李自成的起義軍攻破,35歲的崇禎皇帝留下一句“勿傷百姓一人”后,,自縊身亡,。“長期讓宦官參與政事,,明朝早已內(nèi)憂外患,雖然崇禎皇帝想挽救,,也確實努力在做,,但他疑心太重,終究擋不住滅亡的步伐,。”高氏家族的后人,、青島著名收藏鑒定家高振洪說。
消息傳到南京,,人們處在一片絕望傷心中,。但高弘圖和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沒有太多時間去流淚,他們得計劃著趕緊在南京另立皇帝以恢復(fù)大明社稷,,幾位藩王已經(jīng)把目光集中到了南京,,不趕緊解決,恐怕又要陷入混亂,。只是,,他們還沒找到合適的君王,鳳陽總督馬士英就已經(jīng)帶著福王朱由菘來到南京了,。
選誰也不能選他呀,。看看這位朱由崧的簡歷:政治上昏庸無能,,吃喝嫖賭卻樣樣行,,沒多少能耐,卻巴不得一下登上皇帝寶座,,盡情享受,。
人已到了門口,就算高弘圖他們一萬個不愿意,,也只能擁他登上皇位了,。就這樣,每個人心事重重又糊里糊涂地迎來了南明小朝廷,,建都南京,,年號宏光。
眾望所歸的宰輔
福王明白高弘圖當(dāng)時的分量,,已經(jīng)歷經(jīng)了四位君王,,絕對是元老級人物了,當(dāng)即任命他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一時朝廷大議多出高弘圖之手,。但他一個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再加上當(dāng)初把福王迎接到南京來的馬士英 ,,以擁戴之功任首輔大臣后,,一邊忙著貪污受賄結(jié)交大臣,,另一邊想辦法跟高弘圖和史可法作對。他唆使宏光皇帝將掌握兵權(quán)的史可法派出去巡查,,剩下高弘圖讓他一人孤掌難鳴,。
宏光初期,高弘圖就上疏“新政”八事:勤圣學(xué),,睦親藩,,議祀廟,收人心,,禁奸宄小人借端妄言等,,涉及內(nèi)政、外交諸多方面,。但剛成立的南明小朝廷已經(jīng)被馬士英弄得混亂不堪,,新皇帝不趕緊想怎么保家衛(wèi)國,卻整日在肉林酒池中吃喝玩樂,。
這還不是最令高弘圖絕望的,。作家楊劍宇在《中國歷代宰相錄》一書中介紹:馬士英為擴大其勢力,上疏引薦魏黨阮大鋮入朝,,高弘圖明確表示反對,。馬士英就專橫地說:“那就由我獨自來任用他!”并將阮大鋮帶去見福王。高弘圖力諫說,,魏氏逆案不能翻案,,魏黨不能任用,卻未奏效,。阮大鋮入朝后,與馬士英一道處處與高弘圖作對,。
忍無可忍的高弘圖終于提出辭職,。福王起初不答應(yīng),并拿出自己的寶貴時間來跟他談心,,二人的談話內(nèi)容,,膠州市政協(xié)文史辦主任石業(yè)華在《膠州百家姓》一書中有詳細的記載:“國事剛剛有個眉目 ,先生何忍心離朕而去啊?”“老臣并不是一走了之,。今所用之人,,老臣認為是可以的,但反對馬士英黨,。”“朕從藩王起家,,對于朝廷用人行政比較生疏,在這個問題上唯先生是聽,,你還有什么顧慮呢?”
接下來,,高弘圖將這段時間所發(fā)生的陷害,、排擠大臣的事件一一列舉。福王自然沒有對這些過去的事多說話,,而是繼續(xù)勸說高弘圖留下,,當(dāng)時太監(jiān)來給他上茶,他也暗示其先退下,,以示對高弘圖的尊重,。不僅如此,《明史》中說:“加太子少師,,改戶部尚書,、文淵閣,后進太子太保,。”
這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了,。但只有高弘圖自己心里明白,再高的官位又能如何,,實權(quán)都在馬士英一黨手里,,他依然做不了自己想做的。此后他又連續(xù)四次上疏,,才獲準辭職,。
求援無望絕食殉國
人已離去,心卻始終都在,。高弘圖就是這樣一個狀態(tài),。宏光元年(1645年),清兵終于來到了揚州,,離南京的距離越來越近了,。此時的福王還在跟群臣抱怨:“后宮寥落,但新春南都無新聲”,,下令廣選美女,。高弘圖和他的幕僚談遷已經(jīng)在四處奔波做最后的努力,他們和浙直總督張鳳翔商量計策,,說來說去,,對方?jīng)]有有所行動。第二天,,聽說南京已經(jīng)失守,,他又渡過錢塘江,冒雨去找之前的老同事劉宗周 ,,希望說服他再做一次拼搏,,但也沒有得到回應(yīng)。此時,,逃命的逃命,,躲藏的躲藏,,大明王朝徹底從歷史上消失了。
神色恍惚的高弘圖像是失去了主心骨一般,,不知該去往何地,。此時接到一封書信,來信者是清豫親王多鐸,,他早聞高弘圖的聲望,,現(xiàn)在明朝已亡,希望他可以為清朝服務(wù),??梢韵胂笏?dāng)時的表情,連看都不看,,很不屑地將信丟掉,,繼續(xù)朝前走。他最終走到哪里了呢?會稽(今紹興一帶)的一座破廟里,,既然明朝已亡,,自己也沒有活下去的價值了,決定絕食殉國,。
據(jù)說,,他當(dāng)時做了這個決定后,便躺在那里不吃不喝,,任憑家人怎么勸說,、流淚都無動于衷。絕食三天后,,高弘圖突然睜開眼說想喝點水,,這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只要想喝水就說明他想活下去,。但當(dāng)時高弘圖身邊有個叫祝曰三的家童,,只有12歲,很聽話地把水端過來,,遞到高弘圖嘴邊后說:“大人幸又飲食了,可惜白白餓過三日,。”聽上去,,這本是一句高興話,但第二句卻讓高弘圖清醒了,,水也不喝了,,閉上眼睛繼續(xù)絕食。九天后,,高弘圖去世,,年僅62歲,。
且說這個家童祝曰三,跟高家的關(guān)系其實非同一般,。有一個軼聞傳說是這樣的:他跟高弘圖的侄子高文熠是拜把的兄弟,,高文熠的兒子高秀才都對他畢恭畢敬。后來,,高文熠在江西任總兵,,高秀才憑著家里的顯赫地位 ,竟然也沉迷酒色中,。高將軍日夜思念兒子,,卻就是盼不去。有一天,,祝曰三去了,,見高秀才還躺在床上,旁邊有兩個女子為他捶背,。祝曰三話也不說,,一個人唱起了歌《蔡公思子曲》,唱到情深之處竟潸然淚下,。最終把這位高秀才給感動了,,馬上梳洗打扮后隨他去看望父親。
托孤幕僚安心離去
高弘圖兒子高朗英年早逝,,他對孫子高璪尤為看重,,所以最后跟幕僚、歷史學(xué)家談遷奔走救國時,,身邊一直帶著他,。他為了對祖國盡忠可以絕食,但不能讓年紀尚小的孫子也一起遭罪,。臨死之前,,他只能將孫子托付給了當(dāng)時最信任的人談遷,幸虧有了這個決定,,才讓之后的高璪躲過了一次次災(zāi)難,。
高弘圖去世后,他的寡媳和孫子一起將靈柩扶回故里膠州,,《增修膠志》記載,,高弘圖的墓就在原膠南市王臺鎮(zhèn)田家窯村東閣老山上,1967年墓穴遭到了毀壞,。
這就是高弘圖的故事,,看起來有些復(fù)雜,起起伏伏很大。高振洪總結(jié)他一生功績時說:“高弘圖這一生在政界上主要貢獻其實比較短暫,,只集中在南明的那幾年,。明朝滅亡后,有些人逃跑了,,有些人投靠了清廷,,只有他選擇以這樣一種方式殉國,這是一種非常強烈的名族氣節(jié),。”
入仕35年,,歷經(jīng)5位君王,他不止一次辭職隱退,,也不止一次被人誣陷,。但不管經(jīng)歷什么,他一直堅持內(nèi)心的原則,,在其位謀其政,,堅決不與太監(jiān)共事。從職位來說,,他是膠州歷史上官職最高的一位 ,,南明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史書記載的卻不是很多,這又是為什么呢?這也是最讓高振洪感到惋惜的地方:“很多人不了解他,,不理解他,,甚至知道他的人都很少,要不是他在書法界留下的痕跡,,相信知道他名字的人會更少,。他處在一個朝代更替的時代 ,在那個階段誰會大肆去宣揚一個人呢?他為南明做了很多,,但這些在那個復(fù)雜的社會背景下是不敢被歌功頌德的,。”久而久之,他的名字便被逐漸淡忘,。
但看完他的故事,,相信很多人會明白:膠州人高弘圖不應(yīng)該被歷史遺忘,更不應(yīng)該被我們忘記,,他當(dāng)之無愧是青島歷史上的名人之一,。
城市信報記者 宮巖(感謝高振洪先生對本文的大力支持)
[來源:城市信報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