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北京教育市場上,,開設各種課程輔導的民辦教育機構遍地開花,隨處可見,,然而,,立德教育、國邦教育,、瀚林新思維教育等多家教育機構在今年陸續(xù)“人去樓空”,,家長所交的課時費下落不明。北京青年報記者通過對多位受害家長和業(yè)內人士的采訪,,發(fā)現許多民辦教育機構都是靠“忽悠”過日子的,。
承諾保證實現難
多位家長稱教育機構銷售人員許下了諸多承諾:孩子成績飛速提升,擁有一線老師等,。擺在家長面前的是誘人的“蛋糕”,,然而,很多宣傳都嚴重“注水”,。
當下最受家長熱捧的是各個學校的一線老師,,教育培訓機構也常以一線老師為招牌進行宣傳。一位業(yè)內人士透露,,一線老師根本不允許以掙錢為目的外出授課,,就算真有一線老師,也是個別人鋌而走險,。此外,,有些教育機構的老師甚至連執(zhí)教資格都沒有。
教育機構經常打出令人眼花繚亂的承諾,,比如保證孩子在比賽中獲獎,,學習成績提高,能夠考上更好的學校等,,并稱目標未實現就全額退款,。一位王姓家長稱,當時國邦教育承諾數學成績提高,,但幾個月的輔導后,,孩子的期末考試成績依然不及格。他申請退還全款,國邦教育的工作人員百般推脫,,甚至提出要給孩子更換老師,,后又稱退錢要過一段時間。就在反復的扯皮中,,國邦教育突然關門大吉,,他所交的錢款也不知去向。“這些目標哪那么容易實現,。”一位業(yè)內人士說教育機構夸大宣傳很普遍,。
辦學許可資質無
教委對于民辦教育許可一直有嚴格的審查,在高門檻下,,很多教育培訓機構另辟蹊徑,,成立教育咨詢公司,用“掛羊頭賣狗肉”的方式來辦學,。
多位在瀚林新思維停業(yè)風波中受到影響的家長表示,,其在選擇教育培訓機構時,并沒有認真查看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記者看到了瀚林新思維的辦學許可證,,其注冊地在西城區(qū),名稱為西城區(qū)新思維教育培訓學校,,不過查閱西城區(qū)教委年度檢查公示時發(fā)現,,其2011年并未進行年檢。記者還發(fā)現其在西城區(qū)工商部門注冊了一家北京瀚林新思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其一般經營項目是教育咨詢等,,且通過了2012年的工商年檢。
“取得教育部門辦學許可的門檻很高,。”一位業(yè)內人士稱,,很多教育培訓機構都沒有獲得辦學許可資質,于是改頭換面,,在教育咨詢公司的“蓋頭”下進行辦學,開設各種課程輔導班,,這已經超出了教育咨詢的經營范圍,。
交費方式風險大
據記者了解,大量教育培訓機構都是采取先預收課程全款的方式,,很少有機構能夠允許家長隨著課程的推進分期付款,。對于一些所報課程較多的家長而言,動輒幾萬,、幾十萬的錢就交到了教育機構的手中,。然而這種先交錢后上課的運營方式隱藏著極大的風險,一旦教育機構資金鏈出了問題,很多家長不得不“錢課兩空”,。
一位在瀚林新思維停業(yè)整頓風波中遭受損失的朱姓家長說,,他當時為孩子購買了300個小時的數學思維訓練課程,每小時260元,,一次性便交納了78000元全款,,直到新思維停業(yè)整頓,他家孩子只上了六七次課,。“這個行業(yè)都是這樣,,一次性交全款,北京新思維的注冊資金才100萬,,且沒有固定資產,,可是預收的課時費就達140多萬。”他說,,這種交款模式下,,一旦公司出了問題,家長們防不勝防,。“報的課時越多越有優(yōu)惠,。”他說這種方式也在引誘家長多報課時,讓更多的資金流入教育機構手中,。
記者電話聯(lián)系了聚智堂,、智康教育、精銳教育,、高思教育等機構,,接線人員大都表示選擇課程后必須一次性全部付清,不能分期支付,,只有一家機構表示可以分期付款,,不過要打申請。
合同糾紛索賠難
當大量課時費被攬入教育機構囊中時,,一旦教育機構因經營或投資不善導致資金鏈斷裂而“關門”,,對于家長而言,前方將是一條充滿荊棘坎坷的索賠之路,。
“最開始說是合同糾紛,,讓我們走法院起訴。”多位在新思維停業(yè)整頓事件中受損失的家長無奈地說,,走法院起訴途徑既費時又費力,,而且還會遭遇執(zhí)行難,他們希望能夠以合同詐騙走刑事立案渠道,。
“認定合同糾紛對家長非常不利,。”一位業(yè)界律師告訴記者,,是否詐騙要看教育機構的具體情況,如果其負責人預收了家長的大量課時費,,但卻因經營不善導致停業(yè),,那么也只能是合同糾紛,家長們的索賠之路就很困難了,。文/本報記者楊琳
記者臥底
胡編簡歷即可當咨詢師
招生,,直接決定著一家教育培訓機構的命運,電話銷售員被塑造為課程咨詢師,,主要任務就是“約”家長上門,。
記者隨意編造了一份簡歷去面試,當場未出示身份證,、學位證等,,就被成功錄用。
臥底第一天,,早上9時,,推開緊閉的玻璃門,記者被領進擠放著6張辦公桌的咨詢室,。每個人的桌上都有一部網絡電話,、一本家長通訊錄,都是望京附近的中小學學生家長,,學生姓名,、班級、家長電話齊全,。辦公室的5名同事,,都是沒學歷的最底層“北漂”,正每人抱著一部電話“背書”:“是××的家長嗎?我是××培訓機構的老師,,今天給打您電話,,就是想問孩子有沒有學業(yè)上的困擾……”
新人被告知,“開場白”得一氣呵成,,先提孩子的姓名,,不等家長有拒絕的余地。記者首日的“業(yè)績”不錯,,當天下午,,在照著通訊錄撥打了30多個電話后,酒仙橋小學一名四年級學生的家長,,表現出了對補課的興趣。“孩子英語總跟不上,,你們這有小班輔導嗎?”
旁邊的同事悄悄提醒:“就說孩子成績不好,,更需要老師一對一輔導,,進步才明顯。”事后,,該同事解釋道,,因為推一對一,學費更高,,銷售拿到的提成相應更多,。咨詢主管要求每隔幾天要“跟進”,利用詢問孩子的成績,,向家長施壓,,促成上門來報班。
還有家長問補課班師資如何,,辦公室一名90后女孩立馬熱情地介紹道:“我們這有西城,、海淀的一線名師,教學質量肯定沒問題,。”但掛斷電話后,,她就變成了不屑的口吻:機構里沒有海淀名師,但只要能吸引家長上門,,就算成功了一半,。
據了解,在另外一家大機構,,一名山西師范大學的畢業(yè)生,,硬是被包裝成北師大畢業(yè),連畢業(yè)證都是現做的,,放大后擺在門店顯眼位置,。(記者孫靜)
專家對話
培訓機構無人管、漏洞大
郭元婕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理論研究中心博士,、副研究員
記者:新思維培訓學校2011年就沒有通過教委的年檢,,但還是接著辦校招生,您怎么看這樣的情況?
郭元婕:這種民辦教育機構,,可以掛在教育系統(tǒng)底下,,以這個手段吸引更多學生。但如果沒法掛在教育系統(tǒng)下,,教育系統(tǒng)不同意他們掛時,,他們就開始走商業(yè)路徑,換個名字注冊,,不影響他們辦學,,這根本就是管理的漏洞。
記者:對于民辦教育機構辦學,,目前處于什么樣的監(jiān)管狀態(tài)?
郭元婕:民辦教育包括民辦學校和各種培訓機構,,但不是所有機構都納入在教育系統(tǒng)里,。基礎教育方面的民辦學校,,要有一定的資質,,申請符合條件了才被允許納入教育系統(tǒng)里進行監(jiān)管。而對于諸多培訓機構,,目前還處于無人管的狀態(tài),,市場很混亂,他們也不歸教育系統(tǒng),,有些甚至打著商業(yè)旗號為所欲為,。
記者:為什么會出現無人管的局面?
郭元婕:這就是我們管理上的條塊分割問題了。教育的歸教育部門,,商業(yè)的歸商業(yè)部門,,條塊分割得厲害,我的你別碰,,你的我別碰,,這就容易存在漏洞,讓這些民辦培訓機構鉆政策空子,。
記者:應該怎么解決民辦教育的亂象?
郭元婕:這種情況必須要有政策和制度,,讓多方聯(lián)合來管理。就像蓋個樓,,不僅需要建筑質量達標,,水、氣等安全條件都要各部門檢測達標,,那么為何教育培訓類機構,,只要符合商業(yè)手續(xù)就可以呢?教育怎么就管不起來?文/本報記者林艷
追蹤報道
瀚林新思維學校答應賠付課時費
10月17日,北京瀚林新思維學校四個校區(qū)同時大門緊鎖,,門上所貼通知稱瀚林新思維因內部經營問題停業(yè)整頓,,70余名家長為孩子交納的課時費總計140多萬下落不明。家長們希望瀚林新思維的總部廣東新思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能夠賠付已經交納的課時費,,而廣東新思維則稱北京瀚林新思維為獨立經營,,跟他們沒有關系。昨日,,多位家長表示,,他們已經與廣東新思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授權人付先生達成協(xié)議,廣東新思維將先行賠付家長所交納的課時費,。
作為家長之一的紀女士稱,,起初廣東新思維只答應賠付一部分課時費,但最終同意先行賠付所有課時費,,并與家長們簽訂了承諾書,,答應11月15日之前賠付70%的費用,,在2014年1月15日之前再賠付剩下30%的費用,如在兩個約定期限內沒有賠付,,將雙倍賠付。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