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先生去看望資助的孩子。(受訪者提供)
今年43歲的陶清在李村大集經(jīng)營一個賣床上用品的攤位,,去年他通過“春蕾女童”項目,,資助了貧困女童,,之后通過其他公益組織介紹,共資助了五位貧困家庭的孩子,,最大的孩子讀初一,,最小的孩子讀三年級。眼下孩子即將放寒假,,他打算買一些新衣服,、新鞋子給孩子,,讓她們快樂過年。“他的買賣不大,,但愛心很大,。”一位受助孩子的父親侯先生說。
攤主資助5個貧困娃
“看到你們一直在報道寒冬圓夢的事情,,我也希望能借助阿里公益的愛心,,給我一直資助的5個懂事的孩子,過年買新衣服,,讓她們開心過年,。”24日,市民陶先生通過半島客戶端平臺留言,,講述了自己的寒冬愿望,。今年43歲的陶清家住李滄區(qū),是李村大集上一個普通的床上用品攤位的攤主,,“這5個孩子是我從去年開始資助的,,通過不同的公益組織介紹,了解到她們家庭的困難后,,心里十分酸楚,,就決定資助她們上學讀書。”陶先生說,。
陶先生介紹,,這5個孩子有一個住在市區(qū),另外4個都是膠州農(nóng)村的,。“市區(qū)的這個孩子是通過‘春蕾女童’項目了解到的,今年已經(jīng)讀初一了,,我一年資助她800元,,定期去看望孩子,了解她在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陶先生說,,另外4個孩子是他通過膠州當?shù)氐闹鷮W組織資助的,最小的才讀三年級,,“每個孩子每個月給300元錢,,定期去做家訪。”
“我資助第一個孩子也是跟半島都市報有緣,,看了你們的報紙才知道有個‘春蕾女童’項目,。”陶先生介紹,去年春天他通過向婦聯(lián)咨詢與一位家住李滄少山路的貧困女孩茹茹結(jié)成了幫扶對子,,“孩子今年上初一,,父親患小兒麻痹癥,,母親精神不太好,一家人靠低保生活,。在這么困難的條件下,,孩子的成績依然名列前茅。”
茹茹的父親侯先生說,,茹茹很爭氣,,成績名列前茅,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還擔任了副班長,,成了家里的驕傲。“孩子能有這樣的成績,,我們得感謝陶先生的幫助,,他只是在李村大集上賣床單啥的,買賣做得不大,,但是愛心很大,。”
想給孩子買身衣裳
陶先生說,資助的最小的孩子叫艷艷,,今年10歲,,讀小學三年級,家住膠西鎮(zhèn)西門村,,“孩子的父親以前是建筑工,,三年前突然腦出血,現(xiàn)在還無法自行走路,,母親在家里靠種地養(yǎng)活一家人,,盡管家庭貧困,還是培養(yǎng)出了一個大學生,,小艷艷的哥哥考上了濟南大學,。”陶先生說,艷艷也下決心要像哥哥一樣考上大學,,自己也暗下決心資助她到上大學,。
每天一大早,陶先生都會把裝滿床上用品的面包車和小貨車開到李村大集上,,晚上收攤后再開回家,。盡管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忙碌,但收入也不是太高,,只夠解決一家人的溫飽,。陶先生說,一開始家人也不理解,,在他把家訪時看到的貧困景象和孩子堅強好學的情形說給家人聽時,,家人也受到觸動,,轉(zhuǎn)而支持他。
“說實話,,我捐助孩子的錢很少從賣床上用品掙的錢出,,這些錢基本都是我炒股掙到的,我希望在幫助到這些孩子的同時,,也盡可能減少對家人生活的影響,。”陶先生說,他把這幾個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希望盡力幫她們考上大學,。眼下孩子即將放寒假了,他計劃在過年前再去這些孩子家里做一次家訪,,并買一些新衣服,、新鞋子帶給孩子,讓她們快快樂樂過個新年,。
記者 徐杰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