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1月29日下午開始,一則關于“友善之墻”的消息迅速占領了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嘉定路68號一面普通沿街墻加上了硬紙板,,掛了幾個鉤子,,布置成為一面 “友善之墻”,,設置者號召市民將“壓箱底”的,、平時不怎么穿的衣物拿出來掛在“墻”上,,讓需要的人穿走。昨天下午,,記者在現(xiàn)場守候了一個多小時,,見到不少人來挑衣服,但始終沒有看見熱心人去掛衣服——設置方告訴記者,,熱心市民延續(xù)了“微塵”,、“梅先生”那樣低調獻愛心的傳統(tǒng):大部分熱心市民都是晚上沒人的時候去掛衣物,爭做“無名英雄”,。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wǎng) 記者 劉卓毅
特殊方式方便市民獻愛心
1月30日下午2時許,,記者來到嘉定路68號找到了這面“友善之墻”:兩塊靠在欄桿邊的一米多高的硬紙板上有10多個掛鉤,上面掛著羽絨服,、牛仔褲,、圍巾等衣物。記者注意到,,兩塊硬紙板上標注著“友善之墻”“如果你需要,,帶走它”兩句話。 “這個,,其實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 ”“友善之墻”的設置方——市北區(qū)創(chuàng)益中心創(chuàng)益工場辦公室值班人員寧超向記者講述了“友善之墻”的來歷。
因為種種原因,,我市不少從事公益的“草根”社會組織面臨著辦公場所不固定,、資金來源沒著落、硬件設施不到位等窘境,??紤]到這些問題,2014年9月,,市北區(qū)政府出資,、區(qū)民政局在嘉定路68號承辦建設了市北區(qū)社會組織創(chuàng)益工場(以下簡稱“工場”),為這些草根社會組織解決煩心事,。 2015年2月,,工場在市北區(qū)政府門前舉辦了衣物募集活動,,將募集到的2000多件衣物,全部捐給了臨沂的貧困地區(qū),。
以往的活動中,,青島人的熱心腸讓工場工作人員們非常感動。 2016年到來,,工作人員們又開始籌備新的活動,,當時準備在青島找?guī)头龅膶ο蟆H绾握业揭粋€既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又照顧到對方“面子”問題的活動方式,,成了他們面臨的首要問題。 “我們幾個人開了個會,,又借鑒了一下國外的類似活動,,發(fā)現(xiàn)‘友善之墻’很適合。 ”寧超告訴記者,。
一天內收到150余件衣物
“友善之墻”其實很簡單,,就是在“墻”上掛幾個鉤子,號召大家將“壓箱底”的,、平時不怎么穿的衣物拿出來掛在“墻”上,,讓有需要的人拿走。 1月29日下午,,工作人員們將“友善之墻”立在了工場的辦公地點,、嘉定路68號的圍墻外。由于擔心市民們不知道此事,,他們利用自己的微博,、微信朋友圈開始轉發(fā)。 “沒想到,,很快被刷屏了,。 ”寧超告訴記者,很多市民開始響應這一號召,。 1月29日晚到1月30日下午2時許,,一天的時間內,“友善之墻”上被熱心人掛上了50多件衣物,,大部分都是八成新的衣物,,還有少量標簽都沒摘掉的新衣服。
“除了熱心市民自己掛上去的,,還有附近的居民成箱成箱地把衣服往這里拿,。 ”寧超帶著記者來到了儲物室,記者注意到,,這里不僅有大人的衣物,,還有兒童的小帽子和棉背心,。
工場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在衣物的選擇上面也近乎苛刻,,衣物可以舊但要整潔,,因為需要這些衣物的人同樣需要尊重。記者注意到,,“友善之墻” 上還有些空著的鉤子,。 “我們的安保人員24小時值班,會定期查看鉤子上是不是有衣物被取走了,。如果有,,會把新的掛上去。 ”寧超稱,,下午3時許,,記者發(fā)現(xiàn),工場值班保安端著一箱衣服走了出來,,開始在鉤子上懸掛。
低調獻愛心多數(shù)人深夜掛衣
下午3時30分許,,一名身穿環(huán)衛(wèi)工服裝的中年男子來到“友善之墻”前,,起初還有些猶豫,當他得知這些都是可以免費獲取時,,他挑了一條牛仔褲,。 “可惜啊,腰有點小,,我穿不上,,留給別人吧。 ”他笑著說,。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取衣物的人大部分都是晚上。寧超稱,,1月29日晚他值班時,,一名戴著帽子、本地口音的男子曾來咨詢,,這些衣物是不是可以免費拿走,。 “我們幫助的不僅僅是有困難的人,而且是有需要的人,。 ”工作人員表示,,“友善之墻”設立前他們考慮過,取走衣物的并不僅僅是困難戶,,有些人可能覺得正好缺了件衣物,,順手就拿走了,。 “這樣也是物盡其用,只要能弘揚友善和信任就好,。 ”工作人員稱,。
記者在現(xiàn)場采訪的一個多小時內,始終沒有看到熱心人來掛衣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很多掛衣服的熱心市民都選擇晚上“行動”,爭做“無名英雄”,,這點讓他們很感動,。
愛心平臺能照顧“面子”
下午3時40分許記者準備離開,突然發(fā)現(xiàn)一名50多歲的男子在拍照,。 “我是在朋友圈里看見的,,我今天過來就是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這么一回事。 ”這名男子告訴記者,,他姓劉,,專門從家里打車來探訪。劉先生告訴記者,,他要將此事發(fā)在朋友圈里,,告訴身邊的朋友青島市北區(qū)嘉定路68號有這面“友善之墻”。 “他們搞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劉先生稱,,“友善之墻”不但給熱心人們提供了獻愛心的機會,又幫助了那些有需要的人,,更重要的是照顧了受助者的 “面子”,。
就在記者采訪時,“友善之墻”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再次成為熱門話題,,眾多市民轉發(fā)時紛紛點贊。 “冬天將不會冷,,人與人之間拉近了距離,,人人多一點愛心,世界就很溫暖! ”“友愛互補,,各取所需,,閑置利用,減少浪費,,這是社會的進步! ”“讓人心里暖暖的,,冬天也不會冷,有時間我也去愛心傳遞。 ”市民們紛紛在網(wǎng)絡空間里留言,。
工場也通過官方微博表示,,本次“友善之墻”活動將持續(xù)下去,并在市北區(qū)更多的街道進行試點,,除此之外,,工場也將繼續(xù)優(yōu)化墻面的樣式,將精選的衣物掛上,,任需要的人自行挑選,。 “我們會考慮設立一個頂蓋,為‘友善之墻’上的衣物擋住風雨,。 ”工作人員稱,。
“友善之墻”最早出現(xiàn)在伊朗南非
記者查詢資料得知,“友善之墻”行動最早在國外發(fā)起:伊朗有一位匿名者在墻上畫畫,,并在墻上安裝好掛鉤,,方便任何人將自己多余的衣服掛在這面墻上,而有需要的人則可以隨時將它取走,。這樣做,,可以讓需要的人得到御寒的衣物而尊嚴不受傷害。而在2014年,,在南非也有被認為“友善之墻”前身的活動,,一位名叫Max Pazak、原本在世界上最大廣告公司工作的多金男,,突然辭職去南非擺起了地攤,將很多募集的衣物擺在地上,,讓那些需要的人任意取用,。在我國,廣西柳州最早發(fā)起“友善之墻”活動,,在河南駐馬店,、上海等地,各種公益組織也紛紛發(fā)起“友善之墻”活動,。
“如果你不需要它,,離開它;如果你需要,帶走它,,這堵墻沒有讓人走向隔離,,反而讓人們走得更近。只因人們有一個共同的愿望:不能讓任何一個無家可歸者,,在寒冷的冬季里瑟瑟發(fā)抖,。這樣一來,有著鮮艷色彩的彩繪墻,不僅有利于在現(xiàn)實生活或社交媒體中主動傳播,,而且可以保證乞討者,、無家可歸者等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尊嚴不受傷害。一面墻,,一點艷麗的色彩,,幾個掛鉤,如此簡單的組合,,就可以幫助數(shù)以萬計的人群,。一面普通的墻,就這樣讓整個國家的冬天不再寒冷,,因為不論是土墻,、磚墻或水泥墻,每一面墻分明都寫滿了善良與美好,。 ” ——摘自騰訊新聞
[編輯:尺素]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