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一首《傳奇》令人動容,,青島一位大姐用愛作了首詞,,然后再用十年光陰給它譜了支曲,也吟唱了一首“傳奇”,。十年前,,她偶然瞥見了襁褓中男嬰的小臉,男嬰對她彎眉一笑,,從此她便對他牽腸掛肚,。男孩生在環(huán)衛(wèi)工家庭,她給送洗衣機(jī),、安空調(diào),,給孩子做衣服、做飯,、洗澡,,輔導(dǎo)孩子做功課,用行動對孩子傾訴著“我一直在你身邊,,從未走遠(yuǎn)”,。
住地下室,夫妻都是環(huán)衛(wèi)工
五十歲的年紀(jì),,一米五冒尖的個頭,,下門牙掉了兩顆,說話漏風(fēng),。3月1日,,城市信報/信網(wǎng)記者跟隨老李來到了他現(xiàn)在位于平度路上的住所,他指著朝西的一扇窗戶說:“這就是我租的房子,。”窗戶框與路面齊平,,這是一間地下室,租金每月500元,。
老李和妻子供職于青島一家物業(yè)公司,,是一對環(huán)衛(wèi)工“夫妻檔”。為補(bǔ)貼家用,老李還會撿些廢品來賣,,早些年這個家庭也能月入四千,。“現(xiàn)在廢品不好賣了”,老李抱怨,。
老李住的地下室有里外兩間 ,,外間放著撿來的廢品和一張單人床,單人床邊立著一把吉他,,“撿來給孩子玩的”,,里間的大部分被一張雙人床和一張單人床占據(jù)。
老李有兩個要來的不銹鋼盆,,他用這兩個盆去盛同樣是“要”來的飯菜,。老李帶著記者來到了中山路上,他推開一家拉面館的玻璃門,,徑直走向后廚,,笑著和廚師打過招呼,放下兩個盆后掩門走出,。為什么不自己做飯吃,,老李答道:“忙,沒時間,。”
老李有兩個兒子,。大的22歲,在河南新鄉(xiāng)市讀大二,,小兒子李偉東只有10歲,,跟著他們生活,對李偉東來說,,除了媽媽,,還有一個重要的女人,一直在牽掛著他,。
襁褓里的笑容一綻十年
2005年后的一個下午,,天氣還有些寒冷,老李的妻子安姐抱著兩個月大的李偉東,,坐在濰縣路上的一個石臺上曬太陽,。石臺對面是一家服裝店,有名婦女負(fù)責(zé)看店,,她走出服裝店溜達(dá)到安姐身邊,。
“真漂亮!這眼睛、小嘴,、圓溜溜的鼻子長得真好!”婦女夸贊道,。
襁褓中的男嬰慢慢睜開了眼睛,,看著正在看著他的婦女,笑了,。這一笑甜到了她的心里,,從此她對這名男嬰牽腸掛肚。她就是那個“重要的女人”,,叢姐,。那一年,她五十歲,。
3月1日下午,,在大成路上一家海參店看店的叢姐回憶起她第一次見到李偉東時的情景,臉上依然掛著笑,。
無巧不成書,。老李一家當(dāng)時租住在濰縣路上的一間地下室,而叢姐在德縣路上的住所離老李家很近,。已為人母的叢姐初次見到安姐時,就已覺察出生活加之于這一家人的不易,。
從那天起,,叢姐開始關(guān)注老李一家。她知道老李一家住在地下室,,每逢雨天雨水都會倒灌進(jìn)屋里;她知道地下室里陰冷潮濕還有老鼠;她知道地下室光線昏暗,,在里面待久了的李偉東見到太陽時一時半會都睜不開眼。
看店時,,叢姐會趁著老板不在自己動手給李偉東縫制小汗衫和開襠褲,。怕地下室濕氣太重待久了對身體不好,叢姐會把李偉東帶到店里,,在地上鋪上厚厚一層衣物讓他在上面睡覺,。每逢周末,老李和安姐兩人無暇照看孩子,,叢姐會把李偉東帶回自己家里,,給他洗澡,教他算數(shù),。
她慈愛地喚他“大東子”,,慢慢的,“大東子”長大了,,上了幼兒園,。見李偉東吃的是和父母一樣的要來的飯菜,叢姐很心疼,。“后來每天一大早我就起來,,把一天三頓飯都做好了給他們送過去,,孩子要長身體,吃從外面要回來的東西營養(yǎng)跟不上,。”叢姐說:“給他做著吃,,我自己就到四方路的市場上隨便買點吃。孩子吃飽了就行,,好像他吃飽了,,我就也飽了。”
為“大東子”上學(xué)操碎心
3年前,,老李一家從濰縣路搬到了平度路,,還是住地下室。“冬天還行,,夏天太潮了,,住在樓上都潮,更何況地下室?”叢姐又心疼“大東子”:“必須得給他家裝個空調(diào),。”
叢姐有一位修空調(diào)的朋友,,她花一千多元購買了一臺二手空調(diào),請朋友幫忙給老李家裝上,。飯沒時間做,,衣服更沒時間洗,老李家臟衣物堆了一摞又一摞,。“孩子上小學(xué)了,,要是穿得不干凈,同學(xué)們都不愿意跟他待在一塊,。”叢姐花六百多元從商場買了臺老式洗衣機(jī)給老李送去,。
李偉東今年十歲,上小學(xué)一年級,。當(dāng)初為了李偉東能有學(xué)上,,叢姐操碎了心。
因老李和安姐沒有投保,,報名上學(xué)學(xué)校不收,。前年報名時,叢姐在學(xué)校門外排隊,,從早上5點一直排到晚上7點,,但最終名單里還是沒有李偉東的名字,她很失落,?;貋砗螅o市長熱線打電話,,一位鄰居老大姐也幫著打,。后來公司給兩人投了保,,叢姐又費(fèi)盡口舌說通了房東讓其協(xié)助提供材料,“大東子”終于有學(xué)上了,。
叢姐說和“大東子”在一起的時光她很開心,。“別看他不愛說話,有時候你跟他說話,,他只回答你‘聽不懂’,,但他心里都明白。我把手機(jī)放在桌子上,,告訴他不能動,,他一口答應(yīng)。我一離開他就把手機(jī)拿起來了,,后來他發(fā)現(xiàn)被我看見了,,就沖著我笑,”叢姐說:“有一次,,我給他出算術(shù)題,,問他出幾道。我說出兩道吧,,他說十道,。我說十道太多,出四道吧,,錯一道罰十道,他說行,。”
不圖別的,,就為了孩子
兩年前,叢姐從德縣路搬到了現(xiàn)在的萬安路,。以前的鄰里街坊和叢姐一樣都熱心地幫助過老李一家,,但堅持了十年的只有叢姐一人,提及“十年”這個時間刻度,,叢姐自己也感到有些驚訝,,“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堅持過來的”。
十年來,,叢姐每天都要給老李一家打至少四五個電話,,她手機(jī)里大多是和安姐或者老李的通話記錄,而老李一家似乎也對叢姐形成了依賴,,不管大事小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她。
當(dāng)被記者問及十年如一日無償付出圖的是什么的時候,,叢姐的回答很簡練:“不圖別的,,就是為了孩子,。”
“像這樣的家庭,我能圖他們回報我什么?我對‘大東子’比對自己的孩子都親,,我親戚朋友也都說我做得有點過,,但我無怨無悔。我就希望‘大東子’能走上正路,,他們一家子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我就知足了,。”
老李向外人介紹叢姐時一口一句“(孩子)他干娘,。”
“你叫她什么?”記者問。
“姐,。”
3月1日下午,,記者剛找到叢姐不久,老李就給她打來了電話,。而記者剛踏進(jìn)老李家里屋時,,安姐也在跟叢姐通話。在老李從公司保安那要來的那部手機(jī)的屏幕上,,記者清楚地看到,,老李給叢姐號碼存的備注是:叢親姐。(文中人物姓名均為化名 ) 文/圖 城市信報/信網(wǎng)記者 張越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