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會想到一次普通的發(fā)燒竟發(fā)展到下達病危通知書的程度!但它真的就發(fā)生在一位年僅34歲的母親身上,發(fā)生在一位4歲半小姑娘的媽媽身上,。
從3月29日下午開始,,很多人的朋友圈被這篇文章刷屏:《我只是一位渴望與孩子相見的媽媽,如果可以,,請您幫幫我……》,,這位媽媽叫王文華,是青島坤如瑪麗婦產醫(yī)院客服部的工作人員,。她現在正在北京友誼醫(yī)院的病床上跟“嗜血細胞綜合征”奮力抗衡,,而在700多公里外的青島,她的同事們正在幫她為15% 的救治希望盡最大的努力,。愛心迅速在網上發(fā)酵,短短15個小時便籌集到了50萬元治療費,。
王文華
在離開女兒接受治療的五十多天里,,在每一個疼痛的間隙里,甚至在化療的每時每刻,,我都會想,,如果時光可以回頭,在那一晚之前,,我應該每天都對孩子和愛人更好一些,,多陪陪孩子,對看似長不大的愛人更包容一些,。在我模模糊糊的發(fā)燒瞬間,,窺視著愛人恐慌 ,無助的表情,,看著他布滿血絲,,泛紅的眼圈,心疼無以復加,,我設想過無數種未來,,卻從來沒想過缺席他們今后的人生。如今的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只要可以活著……”
一次發(fā)燒竟收到病危通知書
只是一次簡單的發(fā)燒,、只是溫度高了一點39.5℃,、只是一直高燒不退、只是全血細胞降低……只是,,這么多“只是”一起出現,,普通感冒便變成了絕癥,,它的名字叫:嗜血細胞綜合征。王鵬怎么也沒想到,,有一天妻子會和這個病有所關聯,,就像他說的:“沒有人會想到一次普通的發(fā)燒竟發(fā)展到下達病危通知書的程度!”
反復高燒,血象降低,,做骨穿,,排除了白血病,做活檢,,排除了腫瘤,。那這莫名的癥狀究竟是什么?醫(yī)生建議到北京確診,在那里王文華第一次聽到嗜血細胞綜合征的名字,。簡單來說,,就是人體的吞噬細胞突然變了性,變得好壞不分,,把有用的沒用的細胞都給吃了,,而引發(fā)它的關鍵因素是EB病毒。
找到了原因,。接下來該怎么做?醫(yī)生跟他們說了很多:“這種病非常難治,,通過化療抑制病毒復制,但想要治愈只有一條路:造血干細胞移植!”但成功率也只有15%,。
這是一條讓所有人都絕望的死路,,但面對只有15%的希望,王鵬毅然帶著妻子遠赴北京去創(chuàng)造一個奇跡,。走那天,,孩子還在上幼兒園,王鵬說:“等她回來,,看看孩子吧,。”王文華咬咬牙:“算了吧,孩子小,,別嚇著她!”
15小時網絡籌得50萬治療費
于是,,王文華躺在了北京友誼醫(yī)院的病床上,每天努力地跟“嗜血細胞綜合征”做斗爭,。
而在700多公里外的青島,,她的同事們、12位客服部的姑娘們正在為了這個溫和善良的大姐想盡辦法,。其實,,從王文華生病,這群姑娘們就一直和她緊密聯系,,只要有時間就去家里看看老人和孩子,,女兒的舞蹈課也是她們帶著去上,。可是,,光做這些還不夠,,光靠每個人微薄的捐款也不夠,必須幫王文華抓住這15%的希望,。于是,,才有了通過網絡籌集治療款的想法,于是才有了《我只是一位渴望與孩子相見的媽媽,,如果可以,,請您幫幫我……》
很快,奇跡出現了!從3月29日下午開始,,短短15個小時就籌集到了50萬元治療費,。接著,又一個奇跡出現了!王文華和爸爸和弟弟已經完成配型,,目前看可能父親的結果更接近一些,。如果配型成功,4月1日就能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
醫(yī)院承諾生病期間工資照發(fā)
北京與青島,,相隔700多公里,無數個人為了這15%的希望努力著,。就在30日下午,青島坤如瑪麗婦產醫(yī)院240名員工為她募捐祈福,,行政副院長袁博還給了一個承諾:“在王文華進行重大疾病治療期間,,她的工資照發(fā)。這是一個單位的責任,,更是一份擔當!”
10元,、20元、100元,、1000元,,認識的、不認識的,,青島的,、外地的……這么多的愛心匯集到王文華病床前,王鵬感激不盡:“今天我看到了奇跡,,我無法用語言表達,,你們的幫助是我堅強的后盾!老婆加油!王鵬加油!感謝大家!”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宮巖(照片由采訪者提供)
[編輯:夜樓]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