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粽葉,、裝糯米,、放餡料,、裹緊扎繩,,動作一氣呵成,,粽葉,、糯米和棉線經過大媽們的巧手,,瞬間變成了有棱有角的小粽子,。來自美國、英國,、羅馬尼亞,、烏克蘭等八個國家的留學生們不住鼓掌叫好,。昨天,青島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25名外國留學生們來到阜新路街道南山社區(qū),,向社區(qū)包粽子大賽的22名優(yōu)勝者學習包粽子,,并將包好的2000多個粽子送給社區(qū)的空巢獨居老人們。除此之外,,外國留學生還跟社區(qū)大媽們一起拴五色繩,、制作荷包,體驗濃濃端午情,。
端午前進社區(qū)拜師學藝
“馬上就是端午節(jié)了,,我?guī)е嗬锏耐鈬魧W生們,向社區(qū)居民拜師學習包粽子,,讓留學生們感受一下中國的民俗文化,。”青島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孫麗娟老師稱,參與此次活動的25名留學生分別來自美國,、英國,、法國、羅馬尼亞,、烏克蘭,、韓國、泰國和日本8個國家,,他們在中國已經學習了一年的中文,,能用中文跟社區(qū)居民做簡單的交流。這是留學生們在中國過的第一個端午節(jié),,不久前,,留學生們在課堂上學習了中國傳統(tǒng)的飲食文化,專門就說到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大家知道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但他們中絕大部分人從沒吃過粽子,更沒有包過粽子,。得知能到南山社區(qū)向居民學習包粽子,,孫老師班上的留學生們踴躍報名參與,其他班級的留學生寧可向老師請假,,也要參與到活動中來,。
22名包粽子高手當老師
“我們居委會剛跟青島農商銀行聯合組織了一次社區(qū)包粽子大賽,選拔出了22名包粽子的高手,,這次正好給外國留學生們當老師,。”南山社區(qū)居委會主任逄玉芳介紹,這22名社區(qū)大媽包粽子都已經二三十年了,包起粽子來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身手最敏捷的大媽1分鐘能包8個粽子。有些大媽包的粽子樣式獨特,,有三角形、四角形,、元寶形,、寶塔形和圓筒形的,既能包葦葉粽子,,也能包北方不常見的竹葉粽和荷葉粽子,。聽說有外國留學生向她們拜師學包粽子,大媽們特意換了漂亮衣服,,帶著孫子孫女們一起來社區(qū)參加活動,。社區(qū)的老大爺們也成了攝影師,帶著相機和攝像機來為大媽們拍攝留念,。
學20分鐘包得有模有樣
昨天上午10時30分,,25名外國留學生來到南山社區(qū),22名社區(qū)“包粽子達人”們先給自己的洋徒弟們露了一手,。幾名外國留學生看大媽們包得輕巧,,拿起粽葉和糯米也嘗試著模仿起來。“包粽子要用專門的糯米,,而且要經過長時間浸泡,,包出來的粽子才好吃。”61歲的王瑞琴大媽對來自羅馬尼亞的兩名美女留學生特別滿意,,教得非常用心,。經過20分鐘的培訓,留學生們也能包出像模像樣的粽子來了,。如何從留學生的作品中選出第一名,,讓來自社區(qū)的“老師”們傷透了腦筋。
“為了讓外國留學生品嘗到美味的粽子,,我們準備了20斤糯米,,洗了兩大盆的粽葉,準備了大棗,、花生,、豆沙等餡料。”南山社區(qū)居委會主任逄玉芳稱,,煮粽子大概需要3個多小時,,社區(qū)大媽們清早就到居委會來幫忙包粽子、煮粽子。上午11時,,外國留學生們學會了包粽子后,,居委會準備的一大鍋熱騰騰的粽子就出鍋了。留學生們解開棕葉,,嘗一口帶著清香的粽子,,紛紛豎起大拇指連稱美味。“我剛才包在粽葉里的米都是硬硬的,,沒想到煮好后吃起來這么軟,,里面的棗和豆沙甜甜的,這應該是一道美味的甜點,。”英國留學生愛德華稱,,這是他第一次來中國,也是第一次吃粽子,,他一下子就愛上了這種美食,。
體驗拴五色繩制作荷包
除了學包粽子和品嘗粽子外,外國留學生還在南山社區(qū)體驗了端午節(jié)的另外兩種民俗:拴五色繩和制作荷包,。南山社區(qū)居委會主任逄玉芳一邊忙著給留學生拴五色繩,,一邊向他們解釋這種民俗的寓意。中國以五色為吉祥色,,端午節(jié),,家長都會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五色線不可任意拽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后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里,。據說,拴五色線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此外社區(qū)的巧手大媽還教外國留學生制作荷包,,并將自己親手做的5串精美的荷包作為獎品,贈送給5名最感興趣的外國留學生,。
包2000多粽子送空巢老人
“留學生徒弟和社區(qū)的師傅們上午一共包了2000多個粽子,,我們準備在社區(qū)的敬老食堂把這些粽子煮熟,分別贈送給社區(qū)的空巢和獨居老人們,。”逄玉芳主任稱,,南山社區(qū)有90多名空巢或者獨居老人,,其中年齡最大的已經快90歲了,他們的兒女不在身邊,,因為年老體弱,,自己沒法在家包粽子。社區(qū)每年端午節(jié)都會組織愛心人士為這些空巢獨居老人包粽子,。“愛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外國留學生們這次進社區(qū)學包粽子,不僅親身體驗了中國的民俗文化,,還參與到社會公益活動中來,,幫助社區(qū)的空巢獨居老人們,留學生們覺得非常有意義,。”青島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孫麗娟老師稱,。
人物1
羅馬尼亞美女
想給父母親手包粽子
來自羅馬尼亞的留學生羅茜稱,,南山社區(qū)居民們聚在一起包粽子慶祝端午節(jié),,讓她想起了自己的老家羅馬尼亞,想起了家里的父母,。羅茜除了向社區(qū)大媽學習包粽子的方法外,,還詳細記錄了制作粽子的材料、煮粽子的步驟和時間,?;貒螅郎蕚湎蛄_馬尼亞當地的中國人購買粽葉和糯米,,給父母和鄰居親手包粽子,,讓他們也有機會品嘗到來自中國的美食。
人物2
韓國老教授
喜歡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在活動現場最開心的是來自韓國的“老”留學生崔裕鎮(zhèn),,這名已經62歲的韓國老人是韓國一所大學的哲學教授,。他在青島大學學習中文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告訴記者,,喜歡學習中文的原因是“中國很大,,我想去看看”。崔裕鎮(zhèn)教授稱,,韓國人也慶祝端午節(jié),,但很多人已經不記得過端午節(jié)有什么習俗了。“中國有句名言叫‘活到老,,學到老’,,我很喜歡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喜歡中國的美食粽子,。”崔裕鎮(zhèn)稱,。
人物3
美國小伙子
當一個粽子美食家
來自美國的留學生諾亞專門研究過中國的傳統(tǒng)食物粽子,。雖然他也是第一次品嘗粽子,但說起粽子的種類卻頭頭是道,。諾亞稱,,這次吃到的粽子是紅棗餡和豆沙餡的,屬于北方粽子,,南方的粽子還有蛋黃粽,、鮮肉粽、火腿粽,、臘肉香腸棕等數十種,,尤其以嘉興粽子和廣東粽子最為有名。他準備利用端午假期和今年暑假,,到南方一些城市旅游,,品嘗當地的粽子,當一個粽子美食家,。
[編輯:劉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