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第七批援藏干部服務三年,,期間發(fā)生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他們將雪域當作成家鄉(xiāng),,一股腦兒地援建設 ,、幫發(fā)展。“空中課堂”建立起來了,,青島,、日喀則兩地高中上同一堂課,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和就餐環(huán)境都有改善,。援藏期間他們出現(xiàn)身體方面的問題,,可“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一直在雪域高原上上演,。
高原有個“校長爸爸”
去年,桑珠孜區(qū)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工作獲評91分高分,,通過了自治區(qū)和國家教育督導組的驗收,,這里的教育有了長足的發(fā)展。援藏干部宋建青在介紹情況時說,,他們積極爭取援藏資金,,完成投資1240萬元的江當鄉(xiāng)中心小學二期工程和投資2117萬元的齊魯幼兒園建設任務,。
每個人都奉獻于此,還出了個“校長爸爸”,,這個人就是王治玉,。王治玉剛到學校不久就設立了“校長接待日”。設置一個專門的辦公室,,每周三下午由校長及校級干部輪流坐班回答老師和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學生遇到問題,能解決的現(xiàn)場解決,,解決不了的則由校委會共同商議,,拿出一個問題解決方案,同時把解決方案回饋給當事人 ,。”為了改擴建學生食堂,,使學生擁有安全溫馨的就餐環(huán)境。經過爭取財政資金和山東援藏資金700萬,。新建學術報告廳,、琴房、師生形體活動室,,增設校園健身器械,,讓師生工作學習之余能鍛煉身體。王治玉來到學校后給學校帶來的變化,,讓老師和同學們都特別欣喜,,學生們尊敬地稱他為“校長爸爸”。
很多人帶病工作
援藏不做候鳥干部,,這在援藏干部中體現(xiàn),。記者了解到,有的同志家中老人重病手術僅回去簡單探望即返回投身工作,,有的同志帶病堅持工作,,很多人身體出現(xiàn)了二尖瓣返流、高尿酸,、高血脂,、甲功異常、腎結石等問題,,可工作并沒有落下,。
回想起援藏之初,當時還是青島66中副校長的王治玉說,,“早在2006年,,我就有一次援藏的機會??墒悄菚r年邁多病的母親需要人照顧,,剛上小學的女兒更是離不開父母,,還有我主管的青島66中新疆班的孩子們,也離不開我,。原本已經通過體檢,,很遺憾沒能去成。”在得知青島選拔第七批援藏干部時,,他立即報了名,。
“來之前就對高原反應早有耳聞 ,但是剛到日喀則的時候,,高原反應的劇烈程度還是超乎了我的預料,。”王治玉告訴記者,日喀則的平均海拔高達近4000米 ,,高原反應加水土不服,,剛來到日喀則后他就出現(xiàn)了劇烈的頭痛 、胸悶,,“腳走在路上就像踩在棉花堆上一樣松軟,,連續(xù)三天不吃不喝還嘔吐不止。畢竟是第一次入藏,,還特別想家,。”直到進藏20天后,他才漸漸適應過來,。之后,,他的辦公桌抽屜里必備布洛芬和復方丹參滴丸兩種藥,每當出現(xiàn)頭痛難忍或心臟不適時,,便吃上幾粒,。
藏域學生連線青島課堂
“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整合各類資金用于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援藏干部王波介紹,,這里實現(xiàn)學前教育,、貧困大學生資助,、中小學生免費校車接送和“互聯(lián)網+空中課堂”“四個全覆蓋”。
“在青島市教育局支持下,,我們投資30萬元建成了藏區(qū)首家‘互聯(lián)網+空中課堂’多媒體互聯(lián)互通終端,。2015年5月在青島舉辦的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上,我們作為唯一一所代表藏區(qū)的學校,,與青島15中現(xiàn)場連線同步課堂,。”王治玉告訴記者,“空中課堂”就是日喀則市第一高級中學的老師和青島十五中的老師,,在同一時間上同一堂課,,并通過互聯(lián)網視頻實現(xiàn)實時互通,,“屏幕上有兩部分,一部分呈現(xiàn)的是青島15中的課堂,,一部分呈現(xiàn)的是日喀則學校的課堂,,雙方老師和學生可以相互交流,就如同在一起上課一樣,。
“與落后的條件相比,,藏區(qū)學生讀書的那股拼勁兒,如沒有親歷親聞,,恐怕難以相信,。”王治玉告訴記者,藏區(qū)學生常常黎明前就已遍布于校園,,憑借著昏暗的天光學習功課,,有的甚至走進教職工樓,憑借著走廊里的感應燈看書學習,??吹竭@些,王治玉決定為學校建立更好的“硬件”設備,,爭取青島援藏資金支持,,投資30萬元在校園內加裝太陽能路燈,從此讓孩子們不用在昏暗的夜色下讀書,,不用為晚自習后的夜路害怕,。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劉金震
[編輯:齊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