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天熱又不需要供暖,,熱電公司的職工應該都閑著沒事做?還真不是這樣。8月2日,,記者來到了觀音峽路22號,,跟隨青島能源熱電集團銀座換熱站的職工,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離換熱站一千米左右,,記者來到了團島一路6號某小區(qū),于世國告訴記者,,因為這是個1989年左右建成的小區(qū),,供熱機構(gòu)設計不合理,再加上時間太久換熱設備老化很嚴重,,往年一到了供熱季,,三天兩頭的投訴讓他們頭痛不已。“去年重新設計了供熱循環(huán),,效果不錯,,一個投訴都沒有了。”
入戶拆下了暖氣片,,于世國在暖氣片里摳了十幾分鐘,,身上的衣服很快就濕透了。“去年供暖之后,,王大爺家里搞裝修,,之后發(fā)現(xiàn)暖氣片的閥門漏水,原本今天過來換換就行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暖氣片里生銹太重了,,里面都堵死了,要回公司拿工具,。”于世國一邊說,,一邊安排徒弟回換熱站拿工具去了,。
他告訴記者,一個暖氣片有8個葉片,,每個葉片重差不多10斤,,一個夏天,銀座和海麗樓兩個換熱站的7名職工,,光是換上換下的暖氣片,,就差不多有6噸重。“這邊銀座和海麗樓兩個換熱站,,負責7541戶家庭的供熱,,每年供暖季反映過來的問題,我們都要一一記錄,,能當場修好的立馬維修,,修不好的就安排在非供熱季維修,忙的時候,,兩個換熱站每年夏天要入戶150多次解決問題,。整天撈不著閑著,一般上午下午能各解決一戶的問題就不錯了,,如果遇到難題,,估計要花個三五天時間才能搞定。”
原本十幾分鐘就可以結(jié)束的工作,,因為要消除暖氣片里厚厚的銹跡,,而增加到一個小時左右。用戶家的暖氣片檢修完成之后,,記者又跟隨于世國來到了供熱的“心臟”部位——位于地下三層的地下機組,。
“我們這邊有7個地下機組,因為地下常年不見光,,特別潮濕,,特別是到了夏天,所以地下的機組就很容易生銹,,每年趕在5月份之前,,必須要完成刷油漆、維護,,不然心臟要是生銹了,,整個供暖就無從說起了。”于世國說,,每個地下機組大約有350個閥門,,這些重點地方不僅要刷油漆,還要一一重點檢查,。據(jù)青島能源熱電公司相關(guān)負責人介紹說,,為確保下一個采暖期供熱設施的安全節(jié)能運行,,進一步提升供熱質(zhì)量,近期公司認真梳理檢修項目,,科學制定檢修方案,,組織開展供熱設備節(jié)能技改和維護保養(yǎng)工作。據(jù)悉,,這項工作主要包括各個供熱設施的節(jié)能技改,、居民小區(qū)供熱缺陷改造及供熱管網(wǎng)事故隱患的消除三個大的方面。
文/圖 城市信報記者 張鵬 通訊員 葛亮
[編輯:帛幼]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