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萊河膠州膠萊鎮(zhèn)閘子集村河段,有一座古石橋,,歷經(jīng)600多年風(fēng)雨仍保持得較為完整,。 20多年前,,膠州膠萊鎮(zhèn)趙家閘子村村民趙方玉發(fā)現(xiàn)一塊刻有“普渡橋”的清代古石碑,便將其保護(hù)起來,。最近,,他看到當(dāng)?shù)卣趯δz萊河進(jìn)行治理,想在治理好后將石碑捐出來,,但又不知道這塊石碑有無意義,,希望能有專家解開這塊石碑的身世。昨天,,膠州博物館分管負(fù)責(zé)人說,,這塊石碑對研究膠萊河歷史有重要意義。
村民收藏清代古石碑
“我們在發(fā)掘當(dāng)?shù)貧v史文化時,,在村民家中發(fā)現(xiàn)一塊清代古石碑,。 ”膠萊鎮(zhèn)政府工作人員說,3天前,,他們在趙家閘子村走訪時,,得知村民趙方玉收藏了一塊漢白玉古石碑,上面刻有“普渡橋”三個字,,問了附近村里很多老人,,均沒聽說過附近曾有座普渡橋,更不知道這塊石碑的來歷,。
工作人員從趙方玉那里得知,,40多年前,膠萊河上閘子集橋旁有座寺廟,,寺廟門前有口古井,,這塊石碑鋪在井口上,后來村里建水閘,這塊石碑被運去砌攔河壩,。 1982年,,村里開辦磚廠,這塊石碑又被運到磚廠壓磚,。 1988年,,磚廠拆了以后,一直埋在自家院墻外,。
石碑距今有150余年
記者來到閘子集橋看到,,石橋橋長30余米,寬約3米,,橋面由100多塊石頭橫向排列而成,,整座橋分為32個孔,每個孔由兩塊高約兩米石板支撐著橋面,。令記者意外的是,,每個橋墩的底部是由六根木樁支撐,整座橋并沒有與“普渡橋”相關(guān)的資料,。
來到趙家閘子村,,記者看到這塊漢白玉石碑長約2米,寬約0.8米,,厚約0.2米,,石碑正面朝下,左下角缺失一部分,。無法看清碑上文字,,五六名村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石碑翻轉(zhuǎn)過來,。記者注意到,,石碑上方刻有“普渡橋”三個字,中間刻有“膠萊運河由來很美……”近千個文字,,盡管很多文字已經(jīng)模糊不清,,但仍可以辨認(rèn)出來石碑落款為“大清同治十年三月”。趙方玉告訴記者,,前幾年曾有多名外地人前來收購這塊古石碑,,覺得這塊石碑對于研究當(dāng)?shù)貧v史文化很重要,均被他婉言謝絕,。
盼專家解開石碑之謎
“我正打算將這塊石碑捐出去,,但一直不知道這塊石碑的來歷,希望能有專家解開這塊石碑的身世,。 ”趙方玉說,,眼下當(dāng)?shù)卣趯δz萊河進(jìn)行治理,他打算等河道治理完工后,將這塊石碑捐出來,,自己出資再將石碑在原地立起來。
膠州博物館分管負(fù)責(zé)人說,,膠萊河古稱膠萊運河,,是山東半島的一條重要河流,因元,、明兩代江南糧米由此運往京師,,當(dāng)?shù)匾喾Q運糧河。 2013年,,在文物普查中,,建于明代的閘子集橋已被列為省文保單位,但并沒對于“普渡橋”的相關(guān)史料記載,。這塊石碑的發(fā)現(xiàn),,對于研究膠萊河的歷史文化有重要意義,他們會安排考古人員前去調(diào)查了解,,根據(jù)石碑上記載的文字等,,揭開這塊石碑的真實“身份”。
[編輯:云彩]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