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點的青島,海霧輕籠,,街道靜謐,,整座城市還在沉睡中等待第一縷晨光的喚醒。在青島地鐵5號線09工區(qū)中鐵十二局環(huán)灣大道站,,16噸重的龍門吊高聳,駕駛艙內亮起孤燈。39歲的李云美走進駕駛艙,,將印著女兒照片的保溫杯放在操作臺旁,開始吊裝前的準備工作,。她熟練地扣上安全帶,,金屬扣碰撞鋼架,聲響在寂靜的高空中格外清晰,。駕駛艙外,,溫度接近零度,寒風讓這離地10米的操作室微微震顫,。
鋼索上的嚴苛精度 高空中的“繡花”藝術
8年前,,在地鐵工地,李云美首次鼓足勇氣攀上龍門吊,,雙手緊攥鐵梯,,每邁出一步都仿佛用盡全身力氣。如今,,她來到青島參與地鐵建設已經(jīng)6載,,作為行業(yè)里為數(shù)不多的女吊車司機,她每日在扶梯上往返4次,,從未因為性別示弱,。
“吊裝誤差絕對控制好,比繡花還精細,。”李云美暗中和自己“較勁”,。操作操縱桿,將5噸重的弧形管片經(jīng)三次精準微調,,穩(wěn)穩(wěn)放進運輸車內,。8年里,她吊裝了3萬多片管片,,連接起來長度超過48公里,,相當于青島站到青島北站往返的距離,,經(jīng)她手的吊裝任務實現(xiàn)了8年零事故。
高空作業(yè)的溫情日常 有愛的老公懂事的娃
在工友眼中,,李云美還是幸福女性的代名詞,。操作臺的抽屜里,放著一本高考倒計時日歷,,在女兒用熒光筆圈出的“媽媽生日”旁,,貼著李云美去年獲得的“安全之星”獎狀。夫妻倆同在工地,,每次開工前,,丈夫都會仔細檢查她的安全帽,調整襯墊,。安全帽里偶爾還會有丈夫放的云南昭通玫瑰糖,。那是來自家鄉(xiāng)的味道,甜蜜的滋味能驅散工作的疲憊,。
驚蟄過后,,海風帶著春的氣息吹來,環(huán)灣大道站的玉蘭樹長出花苞,。李云美從駕駛艙俯瞰逐漸延伸的隧道,,滿心期待。她說,,女兒打算報考機械設計專業(yè),,還說要給媽媽設計更智能的駕駛艙。這成了李云美開工前必看的“安全提示”,,給予她無盡的動力,。
行業(yè)內的巾幗標桿 獨創(chuàng)“三三制”操作法
李云美的安全意識和學習勁頭在工區(qū)里堪稱典范。大風天氣,,依照安全規(guī)定,,高空作業(yè)進入“靜默期”。這時你一定可以在臨時休息區(qū)找到仔細研讀設備維修手冊的李云美,。她喜歡與工友交流操作心得,,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
環(huán)灣大道站的工地上,,男性超過了九成,。但憑借著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在男性唱主角的地鐵工地上,,李云美成為了技術標桿,。她獨創(chuàng)的“三三制”操作法在班組中得到推廣:作業(yè)前進行三次風速監(jiān)測,起吊前對吊具進行三次細致檢查,,起吊過程中對管片位置進行三次校準,。年輕司機向她請教時,,她指著女兒手繪的“平安地鐵”貼紙,笑言:“把工作當成給自家新房吊天花板,,自然會用心。”
在青島地鐵,,有眾多的“李云美”在貢獻著她們的“巾幗力量”,。正因為地鐵建設者不懈努力,青島地鐵在建線路正在快速有序地推進,,向著打造“軌道上的青島”一步步邁進,。據(jù)悉,李美云所在的青島地鐵5號線,,目前土建施工完成24.8%,。車站土方開挖完成72.7%,混凝土結構完成35.2%,,27座車站進入主體施工階段,,12座車站已封頂;隧道掘進完成62.3%,,19臺盾構/TBM始發(fā)(共22臺),,12個區(qū)間已貫通。文/王廣文 顧青青
[來源:信網(wǎng)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