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0月12日訊 依山傍海,、山海交融的自然風光是青島的一張名片,,長在海邊的孩對這片藍色汪洋有著天生的親近與喜愛,。信網(熱線0532-80889431)在采訪中了解到,,實施海洋教育聯盟聯動,、打造海洋教育區(qū)域研究體系,、加強海洋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積極開展海洋教育課程研發(fā),、創(chuàng)新性舉辦海洋教育實踐活動、大力推進海洋教育實驗室建設已經成為市南區(qū)傾力打造海洋教育的六大途徑,??亢>鸵獝酆#瑦酆>鸵?,藍色海洋教育是近年來市南區(qū)打造的教育品牌,。海洋專家進校園,“海娃”選課走班,,海洋實驗進校園等活動打通了學生了解海洋的通道,。
海洋專家成小學常客 零距離交流提升“海商”教育品質
10月10日上午,,在市南區(qū)實驗小學的會議室里,,同學們圍住了一位特殊的老師。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法律系副教授董躍老師是一位普通的學生家長,,但在同學們眼中卻是到達過地球最北端的勇士,。2017年8月31日 至9月11日,董躍老師執(zhí)行“挪威對斯瓦爾巴德群島立法管理發(fā)展趨勢及對我國影響研究”這一項目,,到達了中國北極黃河科考站,。與董躍老師同時達到黃河站的,還有市南區(qū)實驗小學的校旗,。“我希望通過帶著校旗游北極這樣的形式,,引發(fā)孩子們對極地海洋的興趣,讓他們對海洋環(huán)境產生更多的興趣,。”在與同學們的交流過程中,,董躍老師介紹了他在北極科考時的故事,讓孩子們了解到更多北極活動的細節(jié),,拓展他們在北極地理、生態(tài),、社會等方面的知識面,。
信網了解到,經常出現在市南區(qū)實驗小學的海洋專家可不止董躍老師這一位,黃海水產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等涉??蒲袡C構的專家學者都是學校的常客,,他們通過實驗課堂實踐,、講座交流等方式將更為豐富的海洋知識帶入校園。
在學校的實驗室里,,學生們正在進行海藻酸鈣微球的實驗,,將海藻酸鈣滴入試劑中,靜置后再進行過濾,,就能得到大小不一的海藻酸鈣微球,。“這種海藻酸鈣微球在珍珠奶茶和冰激凌里都有,我們做的海洋實驗其實都跟日常生活有關,。”五年級的張振峰告訴信網,,實驗課幾乎每周都有,同學們分組動手做實驗,,發(fā)現生活里的海洋奧秘,。
作為全國第一家少年海洋學校,“海商教育”是市南區(qū)實現小學在2017年要著力打造的品牌,。“所謂‘海商’,,是關于海洋的知識、能力和素養(yǎng)的綜合指數,。從小生活在海邊的青島人具備了這種基本指數,,底蘊深厚的市南人更應該提升這種指數。”市南區(qū)實驗小學的老師認為,,“海商”的培養(yǎng),,正是順應了國家海洋戰(zhàn)略發(fā)展的人才需要,具有強烈的現實緊迫性,、教育開拓性和世界開放性,。
海洋文化浸潤校園 35門走班課程讓“海娃”自由選擇
匯泉灣畔、小魚山腳下,,文登路小學算得上青島距離大海最近的學校之一,。走進校門,兩只“海娃”的卡通形象迎接著到校的同學;十條以“海”命名的走廊連接起教室,,每走一步,,學生們都浸潤在海洋文化的熏陶之中。四年級的小女孩能獨立駕駛帆船從匯泉灣行駛到奧帆基地,,文登路小學的帆船特色教育可謂成果顯著,。
經過多年的積淀,,文登路小學已經建成了以基礎性課程、實踐性課程,、拓展性課程為依托的“海式課程”體系,。每周四下午,文登路小學35門走班課程同時開放,,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每學年開學之初選定一門課程進行探索學習。
四年級的張爽穎選擇了花樣頭飾制作,,這門課程受到了女生的偏愛,,“每節(jié)課都能做一個頭飾,做好的作品可以自己戴在身上,,還可以送給好朋友,。”同樣是小女生,五年級的赫澍則選擇頗有難度的程序設計,。負責這門課程的陳琰老師告訴信網,,課程的初級階段以基礎性的C語言為主,選修這門課程的學生經過了選拔測試,,在數學和英語學習上都有所特長,,“在參加課程前,這些學生都是完全沒有接觸過編程的,。這門課程的設置是希望同學們能夠運用編程解決學習中的實際問題,。”
在采訪中信網發(fā)現,文登路小學的走班課程并不是每一門都與海洋相關,,但海洋元素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體現了文登路小學獨特的教育品牌,“未來學校希望能夠在海洋文化特色發(fā)展和海洋課程的設計上有更多的發(fā)展和交流,,把學校的海洋特色變成一張響當當的海洋教育品牌,。”
從幼兒園到初中 市南區(qū)實現海洋文化教育全覆蓋
信網了解到,市南區(qū)以承擔市級“藍色海洋教育”改革試點項目為契機,近年來累積投入近1200余萬元用于區(qū)域海洋教育發(fā)展,,構建起以“多層次,、聯動化、立體式”海洋教育管理體制為保障,,以“藍色夢想”海洋文化特色育人模式為核心,,以區(qū)域特色化和學校多元化相融合的海洋教育評價機制為導向的海洋教育特色發(fā)展體系。
其中,,青少年海洋教育聯盟的成立初步構建起區(qū)政府主抓,,區(qū)教體局牽頭,高??蒲性核峁┲橇χС?,市水上運動訓練基地等部門聯動發(fā)展,,市、區(qū)兩級海洋特色學校及海洋聯盟學校參與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30所聯盟學校輻射市南區(qū)東、中,、西三個學區(qū),,與中國海洋大學、海底世界等21個單位簽約成立了的海洋教育實踐研究基地,,開展了涵蓋制度建設,、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學科研究,、教學互助、社會服務,、公共資源共享與共建以及國際交流等多領域的全面深度合作,,打破了學校間傳統(tǒng)的合作模式,開展了跨領域,、跨區(qū)域,、跨校際的海洋教育大協(xié)作、大聯合,,最大限度地整合社會各界優(yōu)質資源,,為實現海洋教育的校際間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整體提升提供了保障。
2017年上半年,,市南區(qū)以青島市南區(qū)實驗小學,、青島鎮(zhèn)江路小學、青島嘉峪關學校,、青島59中學所在的東一學區(qū)為試點,,啟動海洋教育特色課程體系研究,構建了貫穿初,、小,、幼的階梯式海洋教育實踐課程體系,試點還逐步擴大至區(qū)片幼兒園,,實現了海洋文化在學前教育與義務教育學段的貫通融合,。
信網全媒體首席記者 于曉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