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年,,四十年來青島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xiāng)面貌煥然一新,經(jīng)濟,、社會等各方面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更好地記錄這些變化,呈現(xiàn)青島蓬勃向上的發(fā)展面貌,,信網(wǎng)從今天起推出《改革開放四十年 瞰青島新變遷》專題報道策劃,。以無人機航拍圖片和文字的形式記錄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青島各界的可喜變化。
在嶗山王哥莊街道與北宅街道交界處山嶺有一處山口,,名為劈石口,。這里原來是一個天然山口,,有小路相通。這條聯(lián)系嶗山東西的古道,,從嶗山西部的華陰集通往嶗山東部的王哥莊,。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即墨縣志》中就有“劈石口”的記載。劈石口小路是嶗山最早見于記載的人類行走的小路,,可見這條古道歷史悠久,。
1930年時任青島市長沈鴻烈修建大王(大嶗觀至王哥莊)公路,將山口拓寬至7米,,在山口古道旁邊建成了盤山公路,。1970年重修公路時,又加寬了2米,,是仰口風景區(qū)和王哥莊鎮(zhèn)通往青島市區(qū)的捷徑,。
改革開放以來,,這條公路又經(jīng)數(shù)次修繕,,成為村民和游客進出嶗山的重要通道。然而,,隨著村民出行需要越來越大,,這條深山里的盤山道變得越來越擁擠。
2006年開通的仰口隧道,,徹底解決了村民的出行問題,,減輕了劈石口的交通壓力,也加速了大青島發(fā)展的步伐,。2018年青島地鐵11號線開通,,沿途人民又增加一個便捷的出行方式。
而劈石口,,已經(jīng)不是進出嶗山的必經(jīng)之路,,走的人越來越少。然而這條公路并沒有被人們所遺忘,,仍然有進山游玩的人特意選擇這條山路,,在曲曲折折中,感受嶗山的美景,。在劈石口最高處,,可以西望石門、華樓,,村落煙巒,,逶迤蜿蜒;向東望去就是大海,,與天浮動,,恍如置身仙境,。(文/圖 修相科)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