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鲅魚跳,,丈人笑,。”每年四五月份,島城的“老丈人”們都會收到女婿送來的大鲅魚,,新鮮的大鲅魚擺上餐桌,,樂呵呵喝上兩杯。昨天,,2016年沙子口鲅魚節(jié)在沙子口國家中心漁港碼頭舉行,,大個頭的春鲅魚被搬上岸,來參加開幕式和買魚的市民絡(luò)繹不絕,。記者采訪了解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喜歡買大個頭的鲅魚,,其中8斤重的大鲅魚成了送老丈人的 “標配”。
一上岸就被市民搶購
昨天上午,,漁船運上岸的大鲅魚馬上就被市民搶購,,4斤以上的鲅魚零售價每斤38元左右,賣得最快的是中等偏上重量的鲅魚,,也就是8斤左右的,。“這一船鲅魚一轉(zhuǎn)眼就賣光了8斤左右的,現(xiàn)在還剩下一些6斤左右和10多斤的了,。”鲅魚節(jié)開幕式還沒開始,,提前來的市民就開始搶購了,在碼頭上擺攤的魚販蘇本春說,,今年鲅魚上市比往年早幾天,,銷售熱度也更高一些。
“太小的鲅魚送給老丈人不好意思,,太大的雖然場面,,但一家人好幾頓也吃不完,,我覺得還是七八斤重的最合適了。”來買鲅魚的市民于先生說,,家里就岳父和岳母,,加上自己一家三口,去年買了條12斤的大鲅魚,,回去吃了好幾天,,最后還是沒吃完變質(zhì)了,扔掉一部分,。昨天早晨出門的時候,,老人特意叮囑別買太大的。于先生告訴青島早報記者,,他岳母很會做鲅魚,,一般頭尾紅燒吃,上半身的肉弄成餡包餃子,,下半部分切成圓餅狀裹上面糊油煎著吃,,要是有魚子,還能炒雞蛋,。
五一過后鲅魚將降價
“每年從沙子口上市的鲅魚有數(shù)千噸,,占整個青島市市場銷量的70%以上。”沙子口國家中心漁港工作人員介紹,,鲅魚作為沙子口特產(chǎn),,在推向市場前會被統(tǒng)一包裝,目前,,沙子口鲅魚已經(jīng)正式注冊商標,,除了富有當?shù)匚幕厣陌b外,鲅魚上都貼上印有“沙子口”字樣為主體圖案設(shè)計的統(tǒng)一商標,,通過品牌的包裝,,提升沙子口鲅魚的文化內(nèi)涵。市民在購買時,,除了從鲅魚外觀進行辨別外,,還可以從品牌、包裝等方面進行辨別,。
“目前零售價只分兩個檔次,,4斤以下的30元左右,4斤以上的38元左右,。”魚販蘇本春說,,目前看今年的鲅魚收成還不錯,可能過幾天價格還能稍有回落,,不過馬上到來的五一假期可能還會小幅上漲,,等五一假期以后,,大量鲅魚也會上市,價格一般會回落很多,。
“其實真正要吃到本地海域捕撈的鲅魚,,一般需到等到5月中旬。”沙子口漁港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這些上岸的鲅魚多數(shù)來自江蘇海域,,是本地收鲅魚的船只從江蘇海域運回,等到五月中旬前后,,大量鲅魚才能游到青島附近海域,。
鲅魚節(jié)開幕式后,沙子口街道組織了 “鲅魚之禮”活動,,給社區(qū)的百歲老人以及敬老院老人送去了新鮮鲅魚,,給老人們嘗鮮。目前,,沙子口鲅魚禮已經(jīng)被列入青島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并且將繼續(xù)申報山東省和國家級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記者孫啟孟 通訊員 王濤 李棟 攝影報道)
鲅魚禮源于美麗傳說
據(jù)介紹,女婿給岳父岳母送鲅魚的習(xí)俗是有起源的,。島城開埠之前,,在民間流傳這樣的故事,有一個父母雙亡名叫小伍的孩子,,被一位老人收養(yǎng),,收養(yǎng)他的老人后來將女兒許配給小伍為妻,有一年春天老人突然病倒,,垂危之時想吃鮮魚,,可天公不作美,天天刮大風(fēng),,小伍冒著生命危險出海了。女兒守在母親的身邊不停地說:“娘啊娘,,你先別咽氣,,小伍一會兒就回來了。”老人聽后點了點頭:“好孩子,,難為小伍了,,罷了,罷了……”話沒說完老人就咽了氣,。
就在此時小伍拿了一條大鮮魚跑了回來,,可老人已經(jīng)去世了,夫妻二人悲痛欲絕,,抱頭大哭,,只好把鮮魚做熟后供在了老人的靈前,。從那以后,小伍夫妻每年都要在老人的墳前供上這種初春剛捕到的大魚,,并按老人死前口中念叨“罷了,,罷了”為這種魚起名為“罷魚”,即現(xiàn)在的鲅魚,。
此事傳開后,,人們從小伍的經(jīng)歷中得到啟示,那就是,,老人能吃的時候,,一定要讓老人吃好,老人想吃的東西一定要讓老人吃上,,尤其是春天的鲅魚,。于是,春天送鲅魚孝敬岳父岳母就這樣積久成俗,,流傳至今,。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