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8月16日訊 前幾天,胡先生和朋友在路邊燒烤攤吃了些肉串,、海鮮,,喝了涼啤酒,沒想到回家睡到半夜突感上腹部不適,,家人趕緊送至青島市第九人民醫(yī)院后,,胡先生竟被診斷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九醫(yī)心血管內科兼醫(yī)教科主任仲玲告訴信網(0532-80889431),,高溫濕熱的夏季本來就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fā)期,,除了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同樣也會‘光顧’年輕人,,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主要原因,天熱貪涼,,喝冷飲,、冰鎮(zhèn)啤酒都會誘發(fā)心腦血管病。
吃了頓飯腹部不適,,竟然是心肌梗死
前幾天,,家住市南區(qū)的胡先生和幾個朋友在路邊燒烤攤吃了些肉串、海鮮,,喝了涼啤酒,,沒想到回家睡到半夜突感上腹部不適,還伴有大汗淋漓,。家人將他送到青島市第九人民醫(yī)院,,經檢查胡先生竟被診斷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青島市第九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兼醫(yī)教科主任仲玲說,,高溫濕熱的夏季本來就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fā)期,,很多人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得心腦血管疾病,其實不然,,心腦血管疾病同樣也會‘光顧’年輕人,,除了遺傳因素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主要原因,天熱貪涼,,喝冷飲,、冰鎮(zhèn)啤酒,長時間待在空調房,,熬夜上網,、玩手機、看電視等,,都會誘發(fā)心腦血管病,。
調查數據顯示,心腦血管疾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一大“殺手”,,每年我國死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多達300多萬人,,還有數百萬人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卻留下了殘疾。心腦血管病患者發(fā)病前有什么征兆?身邊人突發(fā)心腦血管疾病時,,我們該怎么辦?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心臟疼痛,、胸部憋悶或因突發(fā)心腦血管疾病
“所謂心腦血管疾病是指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統(tǒng)稱,發(fā)病機制都是因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引起的,,而且在治療上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醫(yī)學界經常把心腦血管疾病放在一起探討。”仲玲介紹說,,夏季高溫時,,人體中樞神經容易興奮,人們常煩躁不安,、情緒易激動,,促使血壓驟然升高,導致血管破裂,,產生中風和心梗,。另外,氣溫升高,,人體新陳代謝加快,,體溫升高,為維持體溫恒定,,人體往往通過自身調節(jié)機制使皮下血管擴張以增加散熱,,同時心跳加速、增強,加重了心臟負擔和氧耗,,從而會誘發(fā)各種心腦血管疾病,。一旦感覺心臟區(qū)域出現(xiàn)緊縮樣劇烈疼痛,或者胸部感到憋,、悶,、堵、脹,,或有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甚至發(fā)生低血壓性休克,,就應該考慮有心腦血管病發(fā)作的可能,。
突發(fā)心腦血管意外 正確施救很關鍵
身邊人突發(fā)心腦血管意外,沒有醫(yī)護人員在側,,要掌握及時有效的施救方法,,仲玲介紹,首先要馬上把病人放置在比較安全的地方,,如果病人發(fā)病時是坐著的狀態(tài),,突然意識不清,可以慢慢把病人放平,,頭部稍微墊高一下,,注意不可盲目移動病人。接著馬上撥打120,,撥打急救電話時要明確具體的家庭位置,,包括詳細的門牌號,如果時間允許,,可以簡單復述一下患者的發(fā)病狀態(tài),,比如叫不醒,說話不清楚,,四肢不能動等,以便急救人員對病人做早期的評估,,然后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急救人員的到來,。在等待過程中,有些人會自行對患者病情進行“診斷”,,甚至給患者服用藥物,,仲玲提到,如果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心絞痛病史,,突然出現(xiàn)胸悶、劇烈胸痛、出大汗等癥狀,,應立即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2片,,同時,嚼服阿司匹林0.3g,。除此之外,,臨床建議盡量不要給病人服藥,因為不能判斷患者是什么病情,,一旦誤服藥物可能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
注意調整飲食起居 保持良好情緒和心態(tài)
“炎熱的夏季最易心神不寧,所以夏天首先要靜心,,盡量避免過度緊張,、激動、焦慮,、抑郁等不良刺激,,如果身邊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仲玲說,。
飲食方面要以清淡為主,脂肪,、蛋白類食物以及麻,、辣的食物要盡量少吃一點,同時應季瓜果蔬菜可適當多食,,另外及時補水是關鍵,,特別是早晨起床應該飲用一大杯水,以補充夜晚的失水量,,可以適當喝些防暑飲料,,如綠豆湯等。
體育鍛煉宜在清晨較涼爽時進行,,切忌在烈日下鍛煉,,活動強度要適量,時間不宜太長,。午后建議午睡,,以半小時左右為宜,使身體得到舒緩,,改善身體組織缺氧狀態(tài),。
仲玲特別提醒,心腦血管疾病需長期服藥,,有時血壓比較穩(wěn)定,,患者癥狀有較大改善,會使不少患者誤以為病好了,從而忽略按時按量用藥,,如果患者確實需要更改治療方案,,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對平時服用的藥物做一些適當的調整,切忌私自減量,、停藥,。
信媒體記者 劉裕 通訊員 沙家梅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