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川藏線,,準備徒步東南亞,,還將環(huán)球旅行
4歲小女孩成“中國最小背包客”后續(xù)
9月7日,江西上饒,,4歲的雯雯早早起了床,吃了早餐后,自覺地挽起袖子,,踩在一個小板凳上,把自己的碗洗干凈。
這個黑黑瘦瘦的小女孩,,就是爆紅網(wǎng)絡(luò)的“中國最小背包客”:她從1歲零3個月便隨著父母徒步旅行,,一年中有六七個月都在路上,已走遍大半個中國,。6月中旬,,雯雯隨父親潘土豐來到成都,徒步挑戰(zhàn)川藏線(本報曾報道),。
7月底,,雯雯提前完成川藏線之旅后,又前往被譽為“徒步者的天堂”的尼泊爾,。徒步塌方路線,、親歷碎石從眼前掉落、挑戰(zhàn)滑翔傘……一路上,,艱難,、驚險、刺激,。
眼下,,幼兒園已開學(xué),與同齡小伙伴哭鬧著不想上學(xué)相比,,雯雯卻沒有這樣的煩惱,,她的父母正在為她規(guī)劃新的挑戰(zhàn)——徒步東南亞,并在上小學(xué)前完成環(huán)球旅行,。
一路驚險
川藏線遇泥石流碎石在身前3米處落下
一年中有六七個月的時間都在路上,,吃野菜、睡帳篷,,只有4歲的雯雯,,卻以徒步加徒搭的方式,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正是這樣的經(jīng)歷,,讓這個來自江西上饒的小女孩一下子紅了,。
今年6月13日,雯雯和父親出現(xiàn)在成都,,剛結(jié)束山東徒步的父女倆,,準備用兩個月的時間挑戰(zhàn)川藏線。
說走就走,。一大一小兩個背包,、一頂帳篷、兩個睡袋,、一些換洗衣服,、洗漱用品,、常用藥品,父女倆就這樣上路了,。從成都出發(fā),,沿著318國道,過雅江,、色達,、芒康,與媽媽和哥哥匯合后,,一起進入西藏,。
挑戰(zhàn)川藏線的目標在7月底完成,比計劃提前了半個月,。“一路遇到泥石流,、塌方,很多危險路段就搭車經(jīng)過,,所以提前了,。”潘土豐沒有苛求全程徒步,“安全第一,,而且還要考慮孩子的身體情況,,只是想讓她體驗,并不強求,。”
7月中下旬,,四川暴雨天氣頻繁,“暴雨,、冰雹,、泥石流、塌方,,都遇上了,。”潘土豐說,,一天上午,,他們剛從一個小鎮(zhèn)出來,就遇到山體塌方,,前方不斷有碎石落下,,“最近的一個石塊,就離我們只有3米的樣子,,還是挺危險的,。”
不過,雯雯的表現(xiàn),,卻讓潘土豐大吃一驚:“一路上,,沒有哭,,沒有鬧,比哪一次都勇敢,,可能是因為以前在云南的時候經(jīng)歷過,。”
中尼路逢塌方走了一星期的石頭路
出發(fā)前,潘土豐并未規(guī)劃到達西藏后的行程,,“我們徒步都很隨機,,不會刻意計劃那么多,重在一路的體驗,。”
7月底到達拉薩后,,見兩個孩子玩得很盡興,潘土豐和妻子商量后作出一個決定——去尼泊爾徒步,。同樣是“說走就走”,,第二天,一家四口乘車抵達中尼公路吉隆口岸,,前往尼泊爾,。
“剛開始天氣很好,可沒走幾公里,,突然下起雨來,。”此時,恰逢雨季,,吉隆口岸至加德滿都全線阻斷,,原本可供兩車通過的道路被從山上滑落的大石堵住,原本的平路,,變成了“攀巖”,,“只能踩著石頭,慢慢經(jīng)過,。”
由于下雨,,石頭有些濕滑,潘土豐抱著雯雯,,緩緩前行,,每一步,得先用腳試著踩一下,,確定踩實了,,再下腳。除了石頭路,,還有泥巴路,。“這段路,我們走了一個多星期才走完,。”雖然沿途驚險重重,,好在,,一家人平安到達終點。
收獲滿滿
“親自走過,,親眼看到,,感受肯定不一樣”
上天玩滑翔傘
對雯雯來說,最難忘的經(jīng)歷,,就是第一次“飛”上了天空,。在尼泊爾博克拉,4歲的她玩起了滑翔傘,。“她和哥哥一起坐的,,我和她媽媽都不在身邊。”潘土豐說,,半個小時的滑翔過程中,,最高處距地1600米,“雯雯下來后,,特別興奮,。”
帶著雯雯坐滑翔傘的教練,是個尼泊爾人,,對于這個4歲的小女孩,,他贊不絕口。“She is a super kid,,it’s my lucky day that I could fly with her today,。(她很厲害,我很幸運今天可以跟她一起飛,。)”
目睹引蛇過路
在前往滑翔傘體驗點的路上,,還發(fā)生了一個小插曲。原本暢通的公路突然堵了起來,,閑來無聊,,潘土豐和雯雯走到前面去“探路”。只見馬路中間,,有一條長約30厘米的蛇,,一個中年司機和一個小女孩,拿著一根棍子,,正在引導(dǎo)它過馬路,。
此時,,身后已停了幾十輛車,,可大家都沒有按喇叭,而是耐心地等待著,,“小蛇也有生命,,我們也要像那個小姐姐,、像大家一樣愛護每一個小動物。”潘土豐抱起雯雯,,耐心地說道,。20分鐘后,那條蛇平安地回到路邊草叢中,,道路恢復(fù)通行,。
穿越喜馬拉雅
作為“中國最小背包客”,雯雯沒有錯過安娜普納小環(huán)線,。“路上,,遇到不同膚色的人,雖然語言不通,,但大家都會相互微笑,。”潘土豐說,這也是他堅持讓孩子徒步的目的,,“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在穿越過程中,,雯雯也與喜馬拉雅山來了次親密接觸,。“其他小孩都是從書本上、電視上看過喜馬拉雅山,,雯雯是親自走過,,親眼看到,感受肯定不一樣,。”在往回走的路上,,雯雯摔了一跤,臉擦破了皮,。“也沒怎么哭,,清洗包扎了一下,一會兒又活蹦亂跳了,。”
一種執(zhí)念
虎爸意志:堅持不上幼兒園 小學(xué)前走遍全球
8月底,,一家四口結(jié)束了此次旅行,回到了江西上饒的家中,。9月,,本是開學(xué)的日子,雯雯的同齡人都背著書包上幼兒園去了,,而雯雯卻還在家中,。
“先在家休整兩個月,之后,,我們打算徒步東南亞,。”9月7日,,潘土豐向華西都市報記者說著自己對雯雯的規(guī)劃。此前,,經(jīng)本報報道后,,潘土豐的虎爸式教育在網(wǎng)上引發(fā)熱議,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
不過,潘土豐依舊堅持“讓她走下去,,并不打算讓她上幼兒園”的觀點,。“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被‘關(guān)’住了,,上學(xué),、畢業(yè)、工作,,時間被占得滿滿的,,我希望在她自由的時間里,盡可能多地感受這個世界,。”
也正是基于這個想法,,潘土豐和妻子在雯雯出生前,就放棄了原本經(jīng)營的摩托車批發(fā)生意,,做起了微商,。“這樣有更多的時間陪她。”潘土豐說,,東南亞游只是規(guī)劃中的一小部分,,“我希望她在入學(xué)前,可以環(huán)球旅游,。”
專/家/觀/點
孩子也應(yīng)在集體生活中成長
成都溫江實驗幼兒園園長彭海霞,,從事幼兒教育已24年,她認為,,讓孩子親近大自然,,感受世界,這種方式?jīng)]有什么不妥,。
但她建議,,在帶著孩子去外面感受體驗的同時,家長應(yīng)該關(guān)注孩子的社會性心理的發(fā)展,。“一般在3歲的時候,,孩子的社會性心理就已經(jīng)開始發(fā)展了,這時,缺少集體生活,,可能會對孩子的性格,、語言溝通,、交往能力有所影響,,而這些影響,在當時是看不出來的,。”
彭海霞認為,,雖然雯雯在徒步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各種人,,“但這種短暫的接觸,,是不夠的。”她建議,,雯雯的父母可以利用放假的時間,,帶雯雯出去走走,“平時,,還是建議到幼兒園來,,讓她在公共的、集體的生活中成長,。”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