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生活中的蔡齊是什么樣子的呢?他好喝酒,,卻因孝順而戒酒;他才華橫溢,,卻僅留給后人兩首詩詞回味 ;他是青島地區(qū)獨一無二的狀元,所以只有在他的家鄉(xiāng)平度新郎結婚時可以戴狀元花 ,。蔡齊死后,,宋仁宗為其追加謚號“文忠”,他的同學范仲淹(同科進士)為他寫墓志銘,,同事歐陽修為其立傳,。這身后的一切榮耀僅僅因為他就是蔡齊。平度市原文化館副館長,、民間文學學會會長陳傳瑜還通過史料分析出一點:其實,,蔡齊是范仲淹的偶像,他的很多思想都是受到了蔡齊的影響,。
他愛喝酒卻因母親而戒酒
和許多文人墨客一樣,,或許酒后才能讓自己文思泉涌,所以蔡齊好酒 ,,而且得喝好酒 ,,還次次喝醉。為這事宋朝文苑名人賈同專門給他寫過一首詩《送蔡狀元》,,收錄在清康熙版的《平度州志》中:“圣君恩重龍頭選,,慈母年高鶴發(fā)垂。君寵母恩俱未報,,酒如成病悔何追!”另外,,在《合璧事類》中也有記載說:“蔡文忠公齊,,喜酒 ,飲量過人,。既登第,,通判濟州,日飲醇酎,,往往至醉,。是時太夫人年已高,頗憂之,。一日,,賈存道先生過濟,文忠館之數(shù)日,。先生愛文忠之賢,,慮其以酒廢學生疾,乃為詩示文忠云云,。文忠瞿然起謝,,自是非親客不對酒,終身未嘗至醉,。”
陳傳瑜說:“這些記載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蔡齊為了‘君寵母恩’嚴于律己之事。為方便大家理解,,我們不妨將其翻譯成白話文:蔡齊好喝酒,,而且酒量過人,成為狀元后被派到濟州做通判,,在那里是日夜喝酒,,而且喝的還都是度數(shù)高、后勁大的好酒,,經(jīng)常喝醉,。蔡齊的母親年齡已經(jīng)很大了,非常擔心他,。有一天,賈同路過濟州到了蔡齊住的地方,,賈同非??粗厮奈牟赡芰Γ瑩乃L期這樣喝下去會廢毀了自己,,便送給他一首詩說,,你受皇上隆恩成為狀元、母親好不容易把你培養(yǎng)成人,,現(xiàn)在皇恩,、母恩還都沒報就天天喝酒,,有一天耽誤了事后悔也來不及了呀。聽了賈同的勸阻,,蔡齊清醒過來,,之后如果不是陪伴親朋好友他不再喝酒,而且再也沒有喝醉,。不管自己的酒癮多大,,蔡齊為了母親、為了皇恩徹底戒酒了,。”
才華橫溢卻只留下兩首詩詞
蔡齊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博通經(jīng)史,,善為詩文”的膠水一帶知名人士,在宋朝那個文人輩出的年代,,蔡齊的文采自然也不在話下,。史說蔡齊“精學博文”,所寫詩文很多,,但可能是因為當時沒有刻印,,后來都失散了。陳傳瑜只找到了兩首他的詩詞《小孤山》和《小孤索同黃士殷同賦》,。
《小孤索同黃士殷同賦》
纜舟宿松縣,,我友愛奇觀。
愛登小孤山,,千里瞰江岸,。
窄塞峽浪喧,微茫渚沙漫,。
臨深看泳魚,,思歸聞啼雁。
茫茫吊千古,,俯仰亦嗟嘆,。
君侯金玉章,貽我舟中玩,。
而《小孤山》為七言古詩,,其中有“月生西海初三夜,潮到東吳第一關,。安得扁舟多載酒,,放歌擊楫浪花間。”其氣魄與文采,,頗具詩仙李白之遺風,。陳傳瑜說:“古代寫詩之人要留下自己的詩詞一般會通過三種方式,一種是篆刻在石碑上,一種是妓院里,,還有一種則是刻印成冊,。蔡齊當時的政治地位很高卻僅僅留下這兩首,也可以說明他為官清正廉潔,。我們可以從這兩首詩詞中看出蔡齊的氣勢和文采,。”
范仲淹
范仲淹視他為偶像
因為蔡齊的不畏強權、精學博文,,還有他足智多謀的性格特點,,贏得了大家的認可。他死后宋仁宗贈兵部尚書,,謚“文忠”,,贊揚他的剛正不阿。歐陽修為他寫了傳記,,歌頌他“在大位,,臨事不回,無所牽畏,,而恭謹謙退,,未嘗自伐,縉紳倚以為重”,。范仲淹贊美他“浩然示至公于內(nèi)外,,以進賢為樂,以天下為憂,,見佞色則疾,,聞善言必謝。”《元史》也記載他“生平喜薦士,,”所推薦的龐籍,、楊偕、段少連等人也都成了北宋的名臣,。這等禮遇,,亦可見朝廷對蔡齊這位狀元宰相的重視和推崇。
就在讀范仲淹的贊美詞時,,陳傳瑜忽然意識到一點:“這不就是后來《岳陽樓記》中的主要思想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難道這種思想最早是受到了蔡齊的影響?”這個意外發(fā)現(xiàn)引起現(xiàn)場另外兩位專家平度史志辦顧問楊新民和平度文史研究員冷歧光的關注,。楊新民曾經(jīng)專門研究過狀元蔡齊,,并將所考證過的資料收錄在1987年的《平度縣志》中。
陳傳瑜找出范仲淹給蔡齊寫的墓志銘,,這篇墓志銘足有一千多字,前面敘述了蔡齊一生在政的典型故事。陳傳瑜從后面細細讀來:“……在政府,,浩然示至公于內(nèi)外,,以進賢為樂,以天下為憂,,見佞色則嫉,,聞善言必謝。孜孜論道,,以致君堯舜為心,。與大臣居,和而不倚,,正而不訐,,無親戚之間,有方大之量,。朝廷為之重,,刑賞為之平。及其出也,,未逾歲時而天子思之,,公遂不起。
嗚呼!公之生也,,天有意也,。公之亡也,天無意乎?使在位而壽,,則道德功名非竹帛之可勝矣!
銘曰:泰山之東,,齊魯同風,厥生我公,。我公堂堂,,觀國之光,亨于真皇,。真皇上仙,,隕血漣漣,欲報昊天,。今上圣神,,乃眷正人,參于國鈞,。純德坦坦,,平心浩浩,進退惟道,。恕以待物,,誠以報國,,仁人之德。天乎,,天乎!豈不有心,,奪此令人,我懷憂深,?;蕉攵耄瑵}川悠悠,。山為陂兮川為丘,,公之名兮與日月留!”
蔡齊死于宋寶元二年(1039年)四月四日,范仲淹給他寫的墓志銘,,而寫《岳陽樓記》的時間是慶歷六年(1046年),,晚了7年,難道說……三位專家眼神一對視,,陳傳瑜為這個結論而感到欣喜:“‘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絕對是受到蔡齊的影響,他們是同科同學,,在他們的交往中,,范仲淹一直把蔡齊當成了自己的偶像,從蔡齊的身上他看到了‘以天下為憂’的品質(zhì),,并將其寫在墓志銘上,。但蔡齊對他的影響深遠,所以才有了后來登上《岳陽樓記》時的感觸,。從這個層面上說,,蔡齊絕對是范仲淹當時心中的偶像。”
當年平度人結婚可插“狀元花”
在平度人眼里,,狀元蔡齊是他們的驕傲,,因為這個青島(也是膠東)獨一無二的狀元,這里享受到了別的地方不能有的榮寵,。“在平度,,有‘當日女婿比皇上,當日媳婦賽娘娘’之說,,所有官轎都得給迎親花轎讓路,。”陳傳瑜說,“蔡齊高中狀元后,,據(jù)說因此被皇上特許,,凡平度地盤的新郎、新娘結婚當日,,允許新郎頭插‘狀元花’,,新娘可著一品誥命夫人裝飾,。這在膠東婚嫁習俗中,只有平度有這個獨一無二的特例,。”
迎親當日,,新郎披紅插花,鼓樂伴隨,,旗、鑼,、傘,、扇開道,去女家迎親,。新娘則身穿蟒袍,,腰圍玉帶,乘‘花轎’由儐相陪送,,隨‘官轎’同回男家,。這個習俗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還存在,現(xiàn)在已經(jīng)逐漸消失了,。
還有一點,,老百姓蓋房子也準許使用紅色屋檐橛子,“其他地方都只能用黑白等顏色,,就因為狀元蔡齊,,特許平度這里用紅色。”這些都是平度人的驕傲和榮耀,,而這些都是狀元蔡齊留給他們的,。
記者 宮巖(感謝陳傳瑜先生對本文的幫助)
◎相關鏈接歷代狀元有557人
狀元是我國封建社會科舉考試中最高榮譽,從隋朝開始一直到清朝結束的1300多年中,,共產(chǎn)生了近800名狀元,,現(xiàn)在能考知姓名的狀元共500多名。其中,,可以考證的山東籍狀元36人,,分布在全省17個縣市。曲阜不愧為孔孟之鄉(xiāng),,共產(chǎn)生7名狀元,,且全部出在唐朝,為山東之首,。
科舉制度自隋朝大業(yè)二年(606年)創(chuàng)始,,至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4年)結束,經(jīng)歷了1300多年,。這期間共產(chǎn)生狀元504人,,其中唐代139人,,五代十國11人,宋代118人,,元代32人,,明朝90人,清朝119人,,另外遼金二代也以名列榜首的進士為狀元,,遼有18人,金有15人,,張獻忠的大順政權有狀元1人,,太平天國有狀元14人。如果將這些狀元同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狀元算在一起,中國歷代狀元有557人,。
中國歷史第一個狀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孫伏伽 ,,最后一個狀元是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年狀元劉春霖。歷代狀元中青史留名的有很多,,如唐太宗時期的宰相房玄齡,,是隋朝狀元;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宋代名臣文天祥,21歲考中狀元,,后官至丞相;清代有一代帝師翁同龢,、實業(yè)家張謇。
考中狀元是非常難,,因為每年應試的考生有幾十萬之多,,如宋朝每年有40萬考生應試,40萬人中出一個狀元,,這個狀元很難得,,狀元中還有連中三元的那就是更難了。所謂“連中三元”是指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都得第一名。據(jù)統(tǒng)計,,一千多年的科舉考試中,,只出了17位“連中三元”的狀元。
狀元初入官場地位不高
很多人誤以為中了狀元或進士一定馬上授予翰林學士或者知縣,,其實不然 ,。很多朝代的狀元剛剛做官時,,地位是很低的。
在唐代,,狀元遠不如宋代中期以后那樣受優(yōu)待與重視,,考上普通進士也好,被定為榜首也好,,都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資格,,一般并不能立即有官做,到了有官做的時候,,其起點也很低,。據(jù)《新唐書·選舉志》,一般進士得從九品下做起,,甲科,包括狀元,,也只授從九品上,。唐、五代均不重視狀元,,加之時代相對久遠,,其狀元資料都保存甚少,可供寫小傳的,,唐代有92人,,五代僅17人。
宋代,,前期有五代余風,,狀元地位不高,亦不受特別的優(yōu)待,,所以前期狀元的資料極少,,中期以后對狀元重視起來,其生平資料便基本上都能得以流傳,,且不少狀元軼事甚豐,。
元代、遼代都不大重視狀元,,且為少數(shù)民族掌權,,一旦滅亡,漢人出于民族仇恨,,往往毀滅其資料,。
明朝也離我們不很遠,且特別看重狀元,,因此狀元資料也較豐富;清朝離我們最近,,也很重視狀元,,所以其114名狀元的生平資料都能找到。
歷代狀元中有3個特例:狀元皇帝1個:西夏李遵頊;狀元駙馬1個:唐代鄭顥;女狀元1個:太平天國傅善祥,。
[編輯:蘇青]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