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坡的由來
傳說中的另一個地名洪山坡,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洪山坡俗名東庵子 ,,位于市北區(qū)錯埠嶺村東北部,現(xiàn)屬市北區(qū),,據(jù)區(qū)劃調(diào)整前由四方區(qū)地名委員會監(jiān)制所立的《洪山坡村碑》記載:清嘉慶年間,,王氏自浮山后(今市北區(qū)浮山后村)遷此定居,代人看山;復有袁氏自埠西(今市北區(qū)埠西村)遷來聚居,,故村民多為王,、袁二氏姓。因村址地處洪山南坡,,取名洪山坡沿用至今,。
過去的洪山坡是個貧困荒僻的小山村,解放初期僅有不足30戶居民,,解放后洪山坡先后歸屬嶗山縣,、四方區(qū)、市北區(qū)管轄,,并一度成為青島市區(qū)與嶗山縣(區(qū))的行政區(qū)劃交界點?,F(xiàn)在,洪山坡安居工程的開發(fā),,將它與附近的錯埠嶺,、夾嶺溝居民小區(qū)連為一體,從而形成了市區(qū)的又一居民建筑群,。
馬蘭頂曾是德日戰(zhàn)場
與河馬石相比,,對于馬蘭頂?shù)奈淖钟涊d真是少之又少,馬蘭頂?shù)奈恢镁嚯x洪山坡和河馬石很近,,就在如今的于姑庵附近的徐家東山上,。一位住在河馬石的老人告訴記者,,之所以這里叫馬蘭頂也得源于二郎神的那個傳說,天馬被蛤蟆咬爛了屁股,,用青島話說屁股就是“腚”,,但因為此字不雅,所以后來就管那個山坡叫馬爛頂,,后又改名為馬蘭頂,。
除了與河馬石的傳說有關(guān),這里還曾是一戰(zhàn)時期日德軍隊爭奪青島的戰(zhàn)場,,并在德占時期被命名為瓦德西高地,。瓦德西,是一位德軍高級將領(lǐng)的名字,,曾于1900年庚子事變時率領(lǐng)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故德國人以此命名作為紀念。據(jù)說,,1949年青島解放前夕,,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隊還在此有過一場激戰(zhàn),山上炮聲震耳欲聾,,國民黨軍隊正是在這次戰(zhàn)斗失敗后才逃離了青島,。
解放后,市人民政府民政局對墓地實行統(tǒng)一管理,,相繼開辟了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公墓。而馬蘭頂正是當時的第六公墓,,從1960年起,,青島市開始推行火葬,至1966年,,公墓全部停止埋葬,。2007年市北區(qū)投資150萬元實施徐家東山馬蘭頂整治綠化,新建休閑活動場地一千余平方米,,種植各類植物2萬余株,。如今的馬蘭頂已經(jīng)綠化,,成為一座山頂公園,。
前文提到了二郎神的傳說,在這里就不得不提青島與其有著不解之緣的另一個地方——湛山,。大湛山和小湛山是由二郎神兩劍劈成雖然只是個傳說,,但古代的湛山村確實有個二郎廟,,香火延續(xù)了幾百年,直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才漸漸衰敗,。而在老湛山村的居民之間也流傳著一種說法:湛山曾名“斬山”,,意為二郎神在此山斬妖除害。
湛山名字的由來
據(jù)島城文史學者衣琳介紹,,明朝初建時山東沿海成為浪人(指到處流浪居無定所的日本窮困武士)的掠奪地之一,。朱元璋為了抵御倭寇的侵擾,開始在全國沿海地區(qū)設(shè)立衛(wèi),、所,、寨、堡四級軍事機構(gòu),。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是“衛(wèi)”,,駐軍在5000人以上,“所”是3000人以下,。據(jù)史料記載,,那時的湛山尚未形成村落,設(shè)立的是“斬山墩堡”,,即最小一級的軍事機構(gòu),,屬鰲山衛(wèi)浮山所十八軍事墩堡之一。此處的駐軍帶著家眷,,由內(nèi)陸遷居于此,,過著亦軍亦農(nóng)的生活,平時為民,,戰(zhàn)時為兵,。今湛山毛姓和丁姓都是明初浮山所軍戶的后裔。
對于村名的由來,,民間有這樣的說法:湛山村古稱“斬山”,,因村北山巒蒼翠的“斬山”而得名。“斬山”緣于“二郎神在此山斬妖,,為民除害”的神話傳說,。湛山村正北的山上曾建有古廟“二郎廟”,供奉二郎神,,香火甚盛,。而據(jù)文史專家王鐸先生考據(jù),湛山的命名則是與各個朝代行政機構(gòu)的設(shè)立與廢棄有關(guān),,他曾在《青島掌故》一書中提及湛山的由來:湛山,,原名“斬山”,相傳明初為“浮山寨備御千戶所”的行刑之地,故名“斬山”,。當時,,這里還設(shè)立過“斬山法場”。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浮山所裁撤,,劃歸即墨縣管轄,僅留一名巡檢,,“斬山法場”也一并撤銷,,后來,附近村民惡其“斬”字,,故改為“湛”字,,取“海水清湛”之意。所以說,,清末湛山村的名字,,已不再沿用“斬”字。
資料圖
為保平安建二郎廟
關(guān)于湛山村的二郎廟,,目前僅有的一張圖片資料是由德國人弗里德利希·貝麥(又譯帕默)在德占青島時期拍攝的,,當文史學者衣琳將這張攝于1902年的照片拿到在湛山住了一輩子的楊文清面前時,這位78歲的老人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圖中的建筑:“這不就是以前湛山村的二郎廟嘛 !”據(jù)老人回憶,,“那時候差不多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廟里已經(jīng)沒有人了,,屋頂都已經(jīng)塌掉了,,只剩下門楣上還能看清有‘二郎廟’三個字。”
據(jù)衣琳介紹,,二郎廟的建造時間與湛山村出現(xiàn)時間相差不遠,同是明朝初年,。之所以要建造二郎廟正是因為明朝的軍戶初來此地,這里還是一片荒山,,山上經(jīng)常會有狼、狐貍等野獸出沒,。那時候一個小小的墩堡人數(shù)并不多,一到晚上人們就過得提心吊膽,,擔心被野獸襲擊,。“在神話傳說中二郎神一直就是個降魔捉怪的神仙,為了保佑村子的平安,,所以他們就籌錢蓋了二郎廟,,供奉二郎神,,以震懾周邊的野獸,。”據(jù)居住在湛山的老人回憶,,上個世紀初二郎廟的香火就已經(jīng)不太興旺了,,隨著湛山村的發(fā)展,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大,,開山辟野后在周圍出沒的野獸越來越少是二郎廟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從明朝到二十世紀初,經(jīng)歷了幾百年的風霜,,二郎廟雖經(jīng)多次改造,,但也已破敗不堪,再加上沒有足夠的香火錢重建新廟,,所以到了1920年前后,,廟里原有的道士們就都回嶗山去了,至此,,二郎廟徹底荒廢了,。如此看來,二郎廟算是自然消亡,。
二郎廟里曾經(jīng)住過園丁
從這張二郎廟僅存的影像中,依稀可以看出廟宇的結(jié)構(gòu),,建筑大致為一大一小兩個部分,南北朝向依坡而建,。前面的部分為山門,后面則是供奉二郎神的主廟,,都采用硬山頂正脊加四條垂脊的結(jié)構(gòu)形式,,南北瓦坡東西磚砌,,并能看見屋脊獸。廟旁有棵櫸樹,,是二郎廟最顯著的標志,。
上世紀初,德國人為了開辟植物園,,在湛山上試種了多種林木,。據(jù)生活在湛山的老人們介紹,當年除了兩三名技術(shù)人員是德國人,,養(yǎng)護園林的園丁都是受雇的當?shù)厝?,二郎廟距離園林很近,那時還曾有幾個園丁為了在此地種植林木,、育苗管理,,暫時在漸露破敗的二郎廟里棲身。
另據(jù)上世紀30年代政府修路和綠化的記載,,當時二郎廟遺址尚存,。1931年,在二郎廟西側(cè)的山坡上開建湛山寺,,為了方便香客進香,,隨后又在湛山寺前修建了芝泉路,湛山寺建成后,,二郎廟就愈加破落了,。楊文清老人回憶日軍二次占領(lǐng)青島時,那破敗的廟堂和大樹都還在,,日本人來之后沒有幾年二郎廟便沒有了,,“地基的磚石都被村民拿回去蓋房子了,就連櫸樹也被砍了燒火做飯了,。”楊文清說,。
幾經(jīng)改造,以前的湛山村已經(jīng)變成了居民區(qū),,曾經(jīng)二郎廟的具體位置也已經(jīng)很難找尋,。有人記得,當年站在二郎廟的地基上遠遠就能看到遠處的藥材廠,,廠前面就是一條大道,,也就是現(xiàn)在的延安三路;而從照片上看,右上角處的陡坡小路應(yīng)該為現(xiàn)在的鎮(zhèn)江南路,,遠處的山峰則是浮山,。循著這幾條僅有的線索,我們大致可以將二郎廟的舊址鎖定在如今的芝泉路15號芝泉山莊4號樓旁的下坡處,。
記者 黃默(感謝文史學者衣琳 ,、于濤先生對本文的幫助)
貝麥和他的攝影
追溯二郎廟的故事,是從一張百年前拍攝的照片開始的,,而這張照片的拍攝者弗里德利希·貝麥是一位德國法官,,他并不是官方攝影師 ,卻為青島保留下了大量珍貴的影像歷史資料,。
1870年12月出生的弗里德利希·貝麥大學畢業(yè)后來到青島,,他曾在德占初期的1898年至1906年間在青島生活并工作過,當過帝國法院的法官,。
貝麥精通攝影,,他用影像記錄下了初建時的青島,其拍攝的照片主要是1903年至1906年之間的風景和人物,,特別是生活在底層的眾生相,。他拍攝的大量資料照片,內(nèi)容涉及工商,、市政,、民俗、交通,、城建,、軍隊,、文化等各個方面,為系統(tǒng)記錄發(fā)展中的青島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影像資料 ,,他還于1904年出版《青島及其周圍指南》一書,,書中積累了大約600余張青島老照片及大量的文字資料。如今,,他的圖片和資料已經(jīng)被德國普魯士國家圖書館收藏,。
二郎神的傳說
二郎神楊戩,玉帝的外甥,,早年劈桃山救母,,受封清源妙道真君;又助武王伐紂,再封昭惠顯圣仁佑王,。
傳說二郎神本名趙煜,,約生活在7世紀初。在隋煬帝時,,他做了地方官,,公正無私,當?shù)匕傩瞻簿訕窐I(yè),。那時,,當?shù)氐囊粭l河里有蛟龍(一種水中巨獸),經(jīng)常危害百姓,,引起恐慌,。于是他就帶了一把刀,獨自一人跳到河里與蛟龍搏斗,,并最終殺死它,,解除了人們的痛苦。后來他辭去官職,,到青城山里修煉道術(shù),,終于成了神仙。人們?yōu)榱思o念他,,就為他建立了神廟,,稱他為“灌口二郎神”。后來唐朝的一個皇帝封他為“赤誠王”,,而宋朝皇帝封他為“清源妙道真君”,。特別是到11世紀以后,人們對他十分信仰,。在他的生日那天,,上自皇帝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來神廟向他供奉,,還舉行規(guī)模盛大的演出活動,。
[編輯:蘇青]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