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兆祥11歲考進黃埔海校 他把“重慶”號開回解放區(qū)
作為海濱城市,,青島有著天然的優(yōu)良港灣,,2013年2月27日,我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首次停泊青島某軍港,,這標志著我國航母軍港已具靠泊保障能力,。在我國的海軍發(fā)展史上,鄧兆祥將軍是繞不開的重要人物,,1949年2月25日,,鄧兆祥率國民黨“重慶”號軍艦起義。從此,,他為共和國海軍的強大,,奏響了一首澎湃之曲。鄧兆祥雖然是廣東肇慶人,但他長期生活在青島,即使擔任海軍副司令員,、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后也沒有離開青島,。這一期《發(fā)現(xiàn)青島》,咱們就說說大海之子——鄧兆祥,。
他11歲就考入黃埔海軍學校
1903年4月,,鄧兆祥出生在廣東省高要縣(今肇慶市端州區(qū))肇慶鎮(zhèn)雙木棉村。鄧兆祥的父親鄧崗少年時讀過幾年私塾,,他根據(jù)鄧家年譜和已有的五個子女的名字,,序譜下來取名兆祥,吉祥的意思,。雖然家中子女眾多,,但鄧崗在當?shù)囟悇站肿雎殕T,家境還算殷實,。鄧兆祥聰慧過人,,很小就在高要縣西沙街啟穎學校上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只不過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8歲那年,父親鄧崗去世,,家境日漸貧寒,,母親供他讀書也愈發(fā)困難。盡管如此,,鄧兆祥的母親還是想盡辦法供兒子讀書,。上學期間,鄧兆祥初步了解“甲午恥辱”,,深受同鄉(xiāng)鄧世昌英雄事跡的影響,他從小就對神秘的大海產(chǎn)生了向往,,立志精忠報國,。
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急需一批軍事人才,,黃埔海軍學校向全國招生,。據(jù)《海軍耆宿鄧兆祥》記載,1914年3月,,11歲的鄧兆祥在族親鄧瑤光的幫助下,,考入公費的廣州黃埔海軍學校,成為該校的16期學員,。他入學時虛報了兩歲,,是學校中最小的學生。當時誰也不會想到,,這位年紀最小的學生將來會成為新中國的海軍副司令員,。
經(jīng)過5年學習,鄧兆祥轉入高一級的上海吳淞海軍學校深造,。他深受“五四運動”影響,,總想學成振興中國海軍。不過當時北洋軍閥政府忙于內(nèi)戰(zhàn),,對海軍撥款很少,。吳淞海校經(jīng)費匱乏,鄧兆祥只學習了1年便轉入煙臺海軍學校,,后又轉入南京水魚雷槍炮學校,。在海軍學校學習的10年中,他精通了航海,、槍炮,、水中兵器等專業(yè)。
據(jù)海軍政治部編研室任保軍記述,,1923年夏天鄧兆祥在南京畢業(yè),,由煙臺海校老校長佘振興推薦,來到汕頭,在支持孫中山的護法艦隊實習,不久又調(diào)到“海琛”號巡洋艦任少尉見習員。“海琛”號巡洋艦是中國海軍當時最大的水面艦艇之一,正當鄧兆祥躊躇滿志,準備大干一番事業(yè)的時候,護法艦隊司令溫樹德背叛了孫中山,。
1923年12月18日,溫樹德被北洋軍閥吳佩孚收買,率“海琛”等六艘護法艦隊的主力艦艇北上,于1924年初到達青島,。鄧兆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稀里糊涂隨“海琛”艦第一次來到青島。紅磚綠瓦,,碧海藍天,,鄧兆祥被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吸引了,他不會想到,,自己大半輩子都與青島結緣,。1925年初,鄧兆祥實習期結束,被任命為“華甲”運輸艦中尉槍炮副,在青島轉為海軍正式軍官。
1927年10月,鄧兆祥被調(diào)離“華甲”運輸艦,離開青島到煙臺,任東北海軍第一艦隊部副官,,后又轉入廣東海軍第4艦隊服役,,因業(yè)績出色,1929年1月升為第四艦隊“飛鷹”艦少校副艦長,。
1929年,,國民政府選派優(yōu)秀海軍軍官去英國學習,這是辛亥革命后中國派出的第一批留學生,。鄧兆祥以優(yōu)異的成績獲得了這一名額,,但是在報到時,,得知軍官名額已滿,,只能降為見習生去英國海軍留學,鄧兆祥決定不放棄到世界海軍強國求學的機會,,毅然以士兵的身份前往。
當上“重慶”號的上校艦長
在英國海軍“厄利巴斯”號,、“決意”號等艦艇當了一段時間見習生之后,1932年4月,,鄧兆祥進入了英國格林威治海軍學院,不久又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當時全世界最高海軍學府——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在英國的5年中,,鄧兆祥集中精力學習,,很少去旅游,、參觀,對英國的名勝古跡,、旅游勝地大多數(shù)都不知道,,同行稱他“英國海軍通”,、“英國都市盲”。
1934年4月,,鄧兆祥學有所成,,從英國乘船回國。5月,,他在南京任國民黨海軍“寧海”艦少校槍炮正艦長,,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鄧兆祥在上海任國民黨海軍魚雷營營長,,在江西馬當附近設置水雷封鎖線,,阻遏日軍從水上推進,可是上海淞滬會戰(zhàn)時,,由于蔣介石根本不想和日本海軍作戰(zhàn),,拒絕增援,,致使上海淪陷。
呂春在《海洋之子鄧兆祥》中寫道,,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恰逢同盟國在分配剩余戰(zhàn)爭物資時,,有一艘英國軍艦要贈送給中國海軍,。這艘軍艦曾經(jīng)是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巡洋艦的旗艦,原名叫“阿羅拉”,,是英國的一艘功勛艦,。為了接收和學會操縱該艦,國民政府從青年學生中挑選了一批人,,組成“赴英借艦參戰(zhàn)學員兵總隊”,。但是,把這么一艘軍艦從英國漂洋過海開到中國,,也不是一件容易事,,而且英方海軍還提出了兩個條件,前來接受軍艦的艦長必須是英國皇家海軍軍院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而且,,還需要有過任護航艦艦長的經(jīng)歷,有過航海史,。這實際上就是不點名選了鄧兆祥,。
海軍總司令陳紹寬最后選中了鄧兆祥,英國海軍方面也非常滿意,。
1946年5月,,鄧兆祥率領學員赴英國接收贈送的軍艦,。該艦后來被蔣介石改名“重慶”號,鄧兆祥被任命為該艦上校艦長,。為接收和使用好“重慶”號,,鄧兆祥他們在英國一待就是兩年多,進行了各種作戰(zhàn)技術和遠程航行訓練,。1948年5月19日,,中英兩國在英國樸茨茅斯港軍港舉行“重慶”和“靈甫”艦的交接儀式。5月26日,,鄧兆祥率艦回國,,8月13日抵達上海吳淞港。
1948年10月初,,鄧兆祥奉命率領“重慶”號北上,,加入遼沈戰(zhàn)役的戰(zhàn)斗。當艦艇駛到錦州附近的葫蘆島港,,蔣介石還親自登上了“重慶”號,,部署東北戰(zhàn)事。
據(jù)呂春記述,,10月10日拂曉,,當時的海軍司令桂永清坐鎮(zhèn)“重慶”號,指揮艦上射程達五十里的主炮和六門火炮,,向堅守在錦州塔山地區(qū)的我第四縱隊展開攻擊,。這種艦炮威力很大,如果打得準,,一發(fā)炮彈就可以炸翻一個排的防御陣地,。但是,鄧兆祥厭惡內(nèi)戰(zhàn),,就借口軍艦吃水深,,不肯靠近塔山海岸。由于在艦上看不到目標,,只能通過地圖間接射擊,,桂永清感到效果不佳,又怕誤傷攻打塔山的自己人,,于是“重慶”號在盲目轟擊五天后,,撤出了戰(zhàn)斗。
塔山阻擊戰(zhàn)以我軍的勝利告終,,東北野戰(zhàn)軍四縱三個團被授予“英雄團”榮譽稱號,。而桂永清和鄧兆祥率領的“重慶”號則無功而返,回到上海。
指揮“重慶”號駛向煙臺港
紀墨先生現(xiàn)供職于青島市環(huán)保局市北分局,,是鄧兆祥將軍最后十年的警衛(wèi),,現(xiàn)正與央視合作拍攝八集文獻紀錄片《永遠的重慶艦》,并擔任該片總策劃,。最近他剛剛從鄧兆祥的家鄉(xiāng)肇慶采訪完回到青島,。紀墨現(xiàn)在還擔任海軍集郵研究會的會長,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用集郵的形式研究海軍史”,,尤其是有關“重慶”號巡洋艦和鄧兆祥將軍的歷史,。他曾編著《重慶艦人》,書中回憶史料部分,,全是當事人或親屬,、戰(zhàn)友提供的資料和回憶文章,對“重慶”艦起義的過程進行了詳細記錄,。
據(jù)書中記載,,1949年,越來越多的人對內(nèi)戰(zhàn)懷疑,,對蔣介石政府的腐敗越來越憎恨,,尤其是“重慶”號上的水兵被拖欠了很長時間的軍餉,當局又強行把水兵從英國帶回來的外幣兌換成幾成廢紙的金圓券,,引起了水兵們的強烈不滿,。從葫蘆島回來,艦上開小差的士兵達200多人,,占了全艦人數(shù)的三分之一。對內(nèi)戰(zhàn)厭惡,,對國民黨喪失信心,,對個人前途有悲觀情緒,艦上的許多進步官兵和潛伏的中共地下黨員開始秘密串聯(lián),,密謀起義,,把船開到解放區(qū)。進步士兵逐漸形成了兩個較大的密謀起義的組織:一個是王頤楨,、畢重遠,、陳鴻源、武定國等組成的“重慶軍艦士兵解放委員會”(簡稱“解委會”),,另外一組是曾祥福,、莫傳香等。
“解委會”決定趁2月25日行動,。25日凌晨,,20多名起義水兵趁著夜色,秘密聚集于281號雷達室中,。不一會兒,,當晚艦上的輪值哨兵,,先后在被引來吃夜宵時繳械。而后,,舉事者領頭進入武器庫,,用看管的鑰匙打開了全部手槍、沖鋒槍和子彈的儲藏柜,。
暴動第一階段成功,,剩下的問題并未讓起義士兵感到輕松:即便能安全駛出長江口,在去煙臺的漫長航路上,,必定會遭國民黨??哲姅r截。凌晨3時許,,“解委會”決定開船,,但是7500噸的軍艦,數(shù)百人的水兵,,沒有艦長的統(tǒng)一指揮還真寸步難行,,“解委會”按計劃開始勸說艦長鄧兆祥協(xié)助航行。
鄧兆祥艦長事先并不知道艦上醞釀起義的事,,但是他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進步思想基礎,,感到起義是一件好事,他和王頤楨,、武定國等人談完話,,弄清了“解委會”士兵是真正搞起義,軍艦備航,、開動都沒有問題時,,就毅然參加了起義。
鄧兆祥親自指定了航線,,下令開船,,指揮航行,設計瞞過了國民黨海軍當局,。把軍艦駛往煙臺解放區(qū),,保證了起義的順利成功。
城市信報/信網(wǎng)記者 宋義彪[來源:信網(wǎng) 編輯:每皮]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