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代駕平臺推“代喝酒”服務:發(fā)生意外由用戶承擔
近日,代駕軟件e代駕宣布上線“e代喝”服務,,該服務上線至今,,已經覆蓋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一線二線36個城市,。此消息一出,,眾多網友紛紛感嘆,,此前網上流傳的代喝酒段子真的變成了現實。
但同時,,也有不少聲音對代喝酒服務心存疑慮,,代人喝酒可能會面臨一些人身健康或安全方面的隱患,那么平臺上線“e代喝”是否有相應的保障,。對此,,記者從平臺方了解到,平臺對供需雙方并沒有約束,,具體的價格和補充協議由雙方溝通商議,。
填個資料就可成“代喝牛人”
日前,記者下載并打開e代駕APP客戶端后看到,,其服務欄確實多出了一項“代喝”服務,。介紹頁面顯示:“e代喝,一款征服酒局的利器,。”但是這個功能尚無法直接在軟件中使用,,需要將鏈接分享至微信中體驗。
在打開鏈接之后,,用戶可以選擇是否允許使用當前的位置,。隨后就可以點擊“找人代喝”。而找人代喝還能根據不同的類別進行針對性尋找,,如“按酒量”,、“按標簽”、“按距離”等,。
記者搜索發(fā)現,,根據定位能夠找到附近數十名代喝用戶,每個用戶的信息除了昵稱之外,,分別是啤酒,、紅酒和白酒的酒量,有需求的人可以通過“給ta留言”與之取得聯系,。
此外,,該服務還有“我也能喝”選項,用戶在填寫昵稱,、地址,、性別和酒量等信息后,就完成了資料注冊,,隨即就能成為“代喝牛人”,。
此功能一經上線,不少網友紛紛感慨,,段子手口中的創(chuàng)意竟然真的變成了現實,。但在調侃之余,,更多的聲音則是在擔心“代喝”的風險:“萬一喝酒時出現了問題,誰來負責?平臺方是否有規(guī)范的條款作為約束?”
平臺稱發(fā)生意外“后果自負”
網友小川在使用“e代喝”時發(fā)現,,找到代其喝酒的對象并不容易,。
小川曾嘗試通過“e代喝”的聊天功能與周圍近20位代喝牛人聯系,一兩天后竟無一人回復消息,。這讓小川懷疑,,e代喝的存在是否形同虛設。
在注冊成為“代喝牛人”時,,用戶無需實名制,,地址、性別和酒量等信息均可以自行填寫,。這讓小川有些疑慮,,“我不能確定這些信息是否真實,特別是至關重要的酒量,,那些自稱能喝三斤白酒的,酒量是否要通過e代喝測試?但看這些信息確實無法放心地下單找人代喝,。”
針對網友的疑問,,記者聯系到e代駕方的工作人員,對方表示,,“e代喝”只是一個交流溝通的渠道,,目的是為有“代喝”需求的用戶提供便利。如果用戶們需要找代喝,,可以根據自己需求與代喝方溝通聯系,。“如果發(fā)生意外,一切后果由用戶自己承擔解決,,和平臺無任何關系,。”
律師稱平臺有相應的監(jiān)管責任
e代駕曾在推出代喝功能之初表示,“e代喝”事實上是以LBS(基于位置服務)定位為基礎,,以多種交友策略為形式打造的一個社交入口,。但這一初衷并未在“e代喝”平臺上有任何文字作為提示。
對于網友關注的“e代喝”平臺方是否要為可能發(fā)生的風險承擔責任的問題,,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常莎表示,,如果e代駕上線的代喝業(yè)務,只是提供一個平臺,,并且不收取任何費用,,那么當事人在平臺上溝通交流后,是否愿意代他人喝酒,,是否簽訂代喝酒協議,,是當事人雙方自己的意愿,。如果發(fā)生人身傷害,應當根據雙方的協議,,以及是否存在強迫性勸酒,,酒后進行駕車、游泳,、劇烈運動未加以勸阻等侵權責任法認定的侵權行為綜合判斷,。
但這并不意味著e代駕完全可以規(guī)避任何責任?!睹穹倓t》有規(guī)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因此,e代駕有責任對通過平臺進行的活動進行監(jiān)管,一旦發(fā)現違背公序良俗的情況,,應當采取相關措施,,否則也需要視情況承擔相應的責任。
同時,,一個需要明確的問題是,,雙方簽訂的代喝協議是否有效?雇用一方是否有義務調查對方是否具有酒量,以及是否存在不能喝酒,,或因喝酒可能導致的疾病?常莎認為,,雙方的協議只要不違反《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不違背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第三人利益,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不違反公序良俗,則應認定合同有效,。
但常莎律師提醒,,受雇方作為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對自己的能力做出理性的判斷,,如果明知自己不能喝卻仍替人喝酒,,則應當認為是一種自甘風險的行為。作為雇用方,,如果不存在侵權行為,,則不應當承擔相關的法律風險。
[編輯:乒乓]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