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及親屬前來醫(yī)院看望劉正琴,。
村民突發(fā)罕見病 全村獻血大救援
一場突發(fā)的罕見病突然降臨,,每天近1萬毫升的血液需求,給原本安穩(wěn)幸福的一家陡然蒙上了沉重的陰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剛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意識恢復清醒的劉正琴不住地對記者說:“要不是他們,,我早沒了。”這里的“他們”,,是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徐埠村那群普普通通的村民,。
突發(fā)大病 生死考驗
今年58歲的劉正琴是安義縣徐埠村村民。2月15日,,劉正琴在女兒家吃完午飯,,略感身體不適,便在屋里休息,。“大概四點多鐘樣子,,她突然就爬下床,還沒穿鞋就往外跑,。”其大兒子王中華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我們趕緊抱住她,然后送去醫(yī)院治療,。沒過一會兒就神志不清,,連家里人都不認識了。”
在安義縣中醫(yī)院檢查出“癔癥”后,,王中華立馬將母親轉送至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就診,。二兒子王榮華連夜將血液樣本送至蘇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進行化驗。結果顯示,,劉正琴所患的是“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劉正琴的主治醫(yī)師費妍介紹說,這是一種極其罕見的病,,國外數(shù)據(jù)顯示它的發(fā)病率只有百萬分之一,,而且來勢非常兇猛,短期內得不到治療就可能死亡,。“唯一現(xiàn)實的治療途徑是大幅置換血漿,。”
然而,,春節(jié)期間血庫資源十分緊張。
“我上哪去找這么多血漿呢?”突然遭此變故,,平日里大大咧咧的王中華一下子不知所措,。“當院方通知我簽署病危通知書時,我的手止不住地在顫抖,,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滋味。”王中華說,。
全村獻血 共渡難關
情急之下,,王中華只得先求助親戚朋友。“去年春節(jié)期間自己所在的村小組建了一個110多人的微信群,,我把母親的病情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公布后,,立馬就有很多人回復。”王中華說,,現(xiàn)在每天還有五六百條信息“未讀”,,都是各種關心和問候。
“我在群里說18號上午9點跟血站的獻血車回村采集血液,,希望能幫忙的盡量過來,。結果第二天一到我們就發(fā)現(xiàn)很多人已經提前等著了。”王中華說,,“還有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在孫媳婦的攙扶下走到獻血車前,,給我們捐了200元,并囑咐我照顧好母親,。”
當天負責去徐埠村采血的江西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員王超表示,,當時來了很多村民,男女老少都有,,獻血的獻血,,捐錢的捐錢。僅有100多戶的徐埠村,,18日一天就有160多人前來獻血,,其中符合條件獻了血的有72人,獻血總量達22500毫升,。
心懷感恩 笑對病魔
記者了解到,,截至2月27日下午,徐埠村有166人參與獻血,,累計獻血總量達56600毫升血液,。在村民和社會愛心人士的積極獻血和醫(yī)院的治療下,劉正琴的病情逐漸有所好轉,,26日下午開始恢復意識,。
27日上午,,記者在病房看到劉正琴時,她已能正常說話,,在親友的呵護下精神狀態(tài)不錯,,不時露出淺淺的微笑。“實在是對他們不起,,把大家的血都弄到自己身上,,我過意不去,他們肯定身體也難受,。”她不住地對記者說,,“要不是他們,我早沒了,。”
據(jù)費妍大夫介紹,,雖然病人的病情有所緩解,但情況還不容樂觀,,在血小板和乳酸脫氨酶指標恢復正常前,,每天都還要置換血漿,每天需要大約8000到1萬毫升新鮮血液,。“指標恢復正常之后,,可以逐步延長置換時間。不過最麻煩的是,,這種病的復發(fā)率高達30%,。”
王超呼吁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去獻血,提高血庫的庫存,,以便更好地應對像劉正琴這樣的突發(fā)情況,。
[編輯:夜樓]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