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寧夏路街道的太清路10號樓院建于1997年,樓院中曾經有一處供熱站,,每年冬季都有載重車輛進出樓院卸煤,,致使路面破損嚴重,整體環(huán)境臟亂,。昨日,,記者在這個老樓院看到,隨著供熱站搬遷,,街道投資140萬元對樓院實施改造,,原先垃圾成堆的臟亂樓院,已經變身為有3D景觀墻和彩繪健身廣場的休閑小區(qū),。在社區(qū)的引導下,,居民正在開始實施小區(qū)自治管理。
樓院3D畫栩栩如生
上午9時許,,記者在市北太清路10號樓院看到,,樓院的主干道全部鋪設了便于車輛通行的瀝青路面,瀝青路兩側鋪設平整的荷蘭磚,,居民樓之間建有規(guī)整的花壇綠化帶,。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在樓院空地中間一棟小房的墻面上畫有3D立體畫,,兩只栩栩如生的非洲象破墻而出,,吸引了來樓院串門的居民拍照留念。在兩棟居民樓之間的一個小休閑廣場周圍,三面墻體都畫有逼真的風景壁畫,,廣場地面鋪設了防滑大理石地面,。為擴大健身空間,通往休閑廣場的道路上用鵝卵石鋪設了一條健身路徑,,居民出了單元門,,就能踩著健身路徑直通休閑廣場。
老樓院曾有“水雷陣”
“這個老樓院之前的地面被居民戲稱為 ‘水雷陣’,,一下雨都不敢落腳,。”寧夏路街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太清路10號3個樓座共有居民302戶,。由于樓院內之前有一處供熱站,,每年冬季供暖季,都有運煤的大貨車進出卸煤,,將樓院地面原有的六棱磚軋碎,,整個路面坑坑洼洼。每到下雨天,,地面積水摻雜煤灰滲到破碎地磚下面,,居民踩在上面一不小心就會濺起一身污水。同時,,一樓居民將陽臺前的空地分割占據(jù),,開辟成自家小庭院,侵占眾多居民的公共活動空間;再加上老樓院公共設施年久失修,,許多單元門的防盜門都銹蝕無法使用,。
居民開始自治管理
為改造樓院老舊面貌,趁著去年供熱站搬遷的契機,,寧夏路街道今年將太清路10樓院列為街道民生項目,,投資140余萬元進行路面硬化、墻面維修粉刷,、排水改造等樓院綜合整治,。開工前期,工作人員10多次走訪居民,,征求居民對樓院改造的規(guī)劃建議,,將居民的合理化建議融入施工方案。借著這次樓院整治,,樓下的報箱,、宣傳欄、防盜門,、擋車柱等公共設施全部更換,。同時,工作人員將居民私自搭建的小院護欄全部拆除,在期間引種了紫玉蘭,、櫻花,、小葉黃楊等綠植,打造綠色樓院,。
“現(xiàn)在這個樓院已經在入口處安裝了鐵藝院門,,居民們正在籌劃自治。”街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3名熱心居民已經成立了車管會,,開始征求居民意見,要解決居民私家車停放難題,。下一步將考慮在樓院入口處加裝擋車桿,,居民私家車可打卡進出。擋車桿的安裝費用,,計劃通過有車居民眾籌的方式解決,。
記者 趙健鵬 通訊員 馮浩 攝影報道系列報道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