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武俠小說中,說李尋歡“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以此彰顯其家世顯赫,。這當然是虛構(gòu)的,但是在咱們青島,,卻出過一個真實的曾極為鼎盛的書香門第——李滄區(qū)大棗園的王氏家族,。光在清朝的順治和康熙兩朝,王家門上祖孫三代就出了三個進士,,其中最為顯赫的是王懿,,他不僅學富五車,還是雍正皇帝的老師,。王懿的故事流傳很廣,,無論是他剛正的個性還是曲折的人生經(jīng)歷,都極具傳奇色彩,。
王懿是青島市區(qū)古代官職最高的
李滄區(qū)史志辦的姜業(yè)德先生說,,王懿的官至工部右侍郎,正二品,,是清代青島市區(qū)內(nèi)古代官職最高的,。
根據(jù)歷史記載,王懿,,字文子,,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科鄉(xiāng)試中了第20名舉人??滴醵吣?1688年),,他又在戊辰科會試中第104名進士,殿試賜進士出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兩年后改授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纂修《政治典訓》,??滴跞?1697年)又為科舉會試之年,王懿任會試同考官,,授文林郎,。
康熙四十一年,,王懿潔身自律,盡職盡責,,他的任職和為人受到康熙皇帝的寵愛,,賜給《御制詩》一首:“危石江中起,孤云嶺上還,。相逢皆得意,,何處是鄉(xiāng)關(guān)”。此詩是康熙皇帝臨北宋書法家米芾字,,賜送給王懿的,。
康熙四十四年,因王懿清正廉潔,,被任命為戶部給事中,。這個官職是干什么的呢?姜業(yè)德先生說,清代初年,,沿襲的是明朝舊制度,,中央六部均設給事中,對官員進行規(guī)諫,、稽查,。用今天的話來說,各部的給事中相當于今天的紀檢官員,,擺明了是得罪人的職務。王懿顯然是不怕得罪人的,,他剛直不阿,,只論是非,不看面子,,非常倔強,。后來,他被任命為刑部,、戶部(總)掌印給事中,。
王懿干得不錯,康熙皇帝隨后又讓他當了順天府府丞,,兼理順天府學政,,晉授中憲大夫,這是一個正四品官,。到這時,,王懿已經(jīng)中進士24年了??滴趸实蹫樯栋迅杉o檢工作干得不錯的王懿調(diào)換部門呢?有人分析稱,,康熙皇帝很可能是有用心的,。因為當時的順天府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北京市??滴趸实巯胱屚踯踩媪私庖幌卤本┦械那闆r,,以后留作重用。
機會很快就來了,??滴跷迨?1713年),正值康熙皇帝的60歲大壽,,朝廷在例行的三年一次科考外增加一次“萬壽科”,,王懿任順天府文武鄉(xiāng)試提調(diào),總領鄉(xiāng)試科考,。鄉(xiāng)試結(jié)束,,王懿升任大理寺少卿(相當于全國最高法院副院長)。王懿在這個職位上處理了不少貪贓枉法的官吏,。其中,,最出名的一例就是他斗倒了當時的九門提督。
王懿不畏強權(quán),,斗倒九門提督
清朝的“九門提督”是保衛(wèi)皇帝和京師的高官,,責任重大,官職也很高,,一向由滿族大臣擔任,。當時的“九門提督”名叫陶和氣,他自認為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于是就大肆貪贓枉法,。
這樣的職位,一般是沒人敢惹的,。但王懿不管這一套,,他不顧個人前途安危,直接上疏彈劾,。他舉出陶和氣四大罪行,。第一,陶和氣身為提督,,而出行時卻用親王的儀仗,,兵士開道,按大清律法是一大罪行;第二,,陶和氣通過家人周三侵吞天壇銀錢一萬多兩,,事發(fā)后,光周三被鋪,陶和氣還派富戶輪流給監(jiān)獄中的周三供應吃喝,,并且替周三開脫罪行,。第三,誣陷一個名叫葛云的大商人是強盜,,葛云家人被逼無奈,,行賄白銀4000兩,陶和氣才將他釋放,,釋放后還得按時給他送銀子,。第四,收取一個叫懷珍的人賄賂一萬兩白銀……
刑部尚書巢可托與陶和氣是兒女親家,,人家當然包庇陶和氣,,而且壓根沒把王懿放在眼里。巢可托就說王懿舉報不實,,直接駁回了,。要知道,王懿以前當過刑部給事中,,當時巢可托是刑部尚書,,可以說是王懿的老領導。但王懿說:“我雖然是個‘腐儒庸才’,,但身居諫官的位置也很多年了,,為了報答皇上的恩典才上疏清除貪官。陶和氣的罪行件件屬實,,有的是我親眼看見的,,有的是親自調(diào)查的。”
王懿于是再次寫奏折,,向朝廷列舉事實,,并且彈劾巢可托和陶和氣為姻親包庇縱容,不予處置,,反而誣陷自己。不知道為了什么原因,,王懿所寫的奏折康熙皇帝一直沒看到,,三年后翻舊奏折時才看見,下令調(diào)查,。結(jié)果陶和氣被判刑,,巢可托也被降級。而王懿也因此晉升為順天府尹,,這個官可是相當于現(xiàn)在的北京市市長啊,。
在王懿當順天府尹時,關(guān)心百姓疾苦,他曾上疏《請減琉璃廠民房租》,。琉璃廠位于如今的北京和平門外,,已成為聞名全球的文化街,但在當時卻相當于貧民窟,,住的“多屬四方窮黎(百姓)或小本營生,,或肩挑糊口,不過謀一微利”,。當時,,北京的達官貴人大多住在內(nèi)城,外城住的是平民百姓,。王懿調(diào)查后認為房租稅太高 ,,老百姓們養(yǎng)不起老婆孩子,每天的收入吃飯都不夠,,哪有錢交房租啊,,所以租稅越欠越多。王懿在上疏中替老百姓據(jù)理力爭,,“黑窯,、火把二廠”都是官府的房子,年房租才30文錢,,為啥琉璃廠的房租卻要高上一百倍呢?
王懿雖然只是順天府的地方官,,但是他關(guān)心的是全天下的老百姓??滴跷迨?,他聽說陜甘兩省旱災,立刻寫了《敬陳速賑以蘇民困疏》,,他提出由京師出賑災款救濟千里之外的災民實在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建議就近把山西和河南兩省的救災物資運往災區(qū)。同時,,他還舉報了一些貪官在救災中貪贓枉法的罪行,。
王懿這些愛惜百姓的事跡流傳到民間,受到老百姓們的擁護和愛戴,,也受到康熙皇帝的器重,。當時,康熙正好要挑選既滿腹經(jīng)綸,,又品格正直的人教自己的皇子們讀書,。于是,他就選中了王懿,,讓他兼任經(jīng)筵侍講,,做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的老師。
王懿他爺爺是個“教學能手”
其實,康熙皇帝對王懿是非常知根知底的,。他早就派人把王懿從祖上到現(xiàn)在的檔案都摸清楚了,。
王懿的先祖叫王才富,他是從明朝萬歷年間,,搬到大棗園的,,是大棗園村的始祖。王才富生了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子叫王子信。王子信又有三個兒子:王允直,、王柱今和王之垣,。從這一輩開始,王家有故事的人開始多起來,。
據(jù)《即墨縣志》記載:王之垣因為孝順在鄉(xiāng)里很出名,,父親去世后,他按古代的最高禮節(jié)在墓旁結(jié)廬(蓋個小屋)守孝三年不回家,,族里人都很敬佩,。守孝到期后,族人想敲鑼打鼓迎他回家,,可王之垣不知道族人的安排,,三年期滿后,他就自己走回了家,。妻子悄悄對他說:“你自己回了家,,別人哪里會相信你已守滿三年,還以為你是早就回來了呢,。”王之垣聽后一愣,,覺得很有道理,于是說:“我再守三年也不是不行啊”,。說完,,他真回小屋又守了三年。這六年里,,他每天在墓北面用衣襟兜土,,給父親的墳頭培土,天長日久,,取土處竟挖成一個新月形的大灣,人們叫它“月牙灣”,。后來族人為了紀念這位孝子,,專門建了一座堂,取名“孝行可奉堂”。
王之垣的二哥王柱今是清順治年間的廩監(jiān)生,。據(jù)《增修膠志》記載,,王柱今看書能“一目十行”,但可惜的是他應試能力太差了,,科舉考試怎么考都不中,,最后只好在村中辦起了學堂。王柱今認真總結(jié)了自己多年失敗教訓,,把自己的三個兒子都培養(yǎng)成了考試能手,。
王如辰是他的長子,字中臺,,他在科舉上的命運比他爹要好得多,。順治十二年(1655年),王如辰一舉中進士,,被任命為山西交城縣知縣,。交城靠近呂梁山,山上有不少土匪,,還有老虎出沒傷人,。王如辰到任之后,先是用計謀七天就抓住了土匪頭子,,送往京城正法;繼而派人上山打虎,,為老百姓除了這兩大禍害,一時深得民心,。后來他加官進爵,,做官做到廣西按察使,司督學道加三級,。
次子王如春,,字令始。據(jù)《增修膠志》記載:他小時候非常聰明,,什么書都喜歡看,。可能也是因為興趣太廣,,他只是中了舉人,,未中進士。王如春很孝順,,還很喜歡救助別人,。同族中人要有娶不起媳婦和葬不起老人的,他都會給予資助,。每逢災年,,他還會捐資救濟災民,。從這些記載推測,王如春應該很會賺錢,,否則依照這種比“及時雨”宋江還大方的脾氣,,他家肯定早就破產(chǎn)了。老三叫王如云,,也中了進士,。王如辰的兒子就是王懿 ,他也是王柱今一手教出來的,。
康熙皇帝御批修功德牌坊
據(jù)島城文史專家劉錦介紹,,就在王懿中舉后的第二年,康熙皇帝就聽說了王柱今一門三兒一孫都取得了功名,,于是,,御批為王柱今立功德牌坊。傳說當年為了給牌坊選址,,專從京城請來兩位風水先生,,風水先生發(fā)現(xiàn)大棗園村得天獨厚。站在村東老虎山上向西望,,能看到村子正對著海中的小島冒島(又稱毛島),,村南15里有沙嶺河(今稱李村河),村北15里有白沙河(當時白沙河在雙埠村入海,,后來白沙河改道了),,兩條河遙相呼應,與冒島做成一個“二龍戲珠圖”;更可貴的是村東老虎山南北各有一條山水流出,,彎彎曲曲在村中匯合,,把大棗園村的前街團團環(huán)抱其中 ,注定村中要出大官,。于是,,風水先生把立牌坊的位置定在前街上,村民們從此把前街叫做“牌坊街”,。
這兩座石牌坊高 7.8米寬6.9米,,相距約70米。東牌坊正額上刻有四個大字“龍章三錫”,,上方一行小字“皇清康熙二十四年歲次乙丑仲春吉為”,,下方小字為“誥封士大夫王柱今立”。西牌坊正額上枋中間橫刻有正楷大字“義方式訓”,,下枋豎刻王柱今的三個兒子如辰兄弟及孫子王懿歷年功名取得情況,。
“教學能手”王柱今終于得到回報,除了收獲兩座牌坊外,,他還被封為“士大夫”,,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未能考取功名的缺憾,。[編輯:蘇青]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