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按照“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提高質量,、講求實效”的提案工作方針,,市政協(xié)提案辦聯(lián)合信網傳媒推出“優(yōu)秀提案背后的故事”系列策劃,,挖掘優(yōu)秀提案的思想內涵,,捕捉提案人的思想亮點,廣泛宣傳,、典型引路,,以此不斷提升政協(xié)委員履職成效。
信網12月25日訊(記者 顧青青)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公共建筑設施、交通運輸設施等地下工程越來越多,。因地下空間地勢及環(huán)境的特殊性,,汛期到來后,防汛壓力隨之陡增,。今年,,青島市政協(xié)委員李玉華和張崇芹共同聚焦地下空間防汛,,建議加強地下空間工程防洪,,筑牢“安全墻”,。
其中,李玉華委員提出的“關于提升地下空間工程防洪能力的提案”,、張崇芹委員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地下場所汛期安全工作的提案”,,同獲市政協(xié)十四屆一次會議優(yōu)秀提案,。如今,,通過市水務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人民防空辦公室,、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市地鐵辦等部門的扎實推進,,提案辦理工作取得可喜成效。
青島地下空間工程發(fā)展快 防汛應防患于未然
地鐵,、地下停車場,、地下超市等,極大地緩解城市交通,、行車,、購物等困難。但因城市地下空間環(huán)境特殊,,一旦進入汛期,,安全問題則將大受考驗。近年發(fā)生的暴雨災害中,地鐵,、隧道發(fā)生的人員傷亡事件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
“地下場所是城市的新洼地,,面對暴雨汛期時,極易引發(fā)安全問題,,造成人員傷亡,。” 張崇芹認為,,青島應防患于未然,敲響警鐘,。對地下場所——如地鐵車站通風口,、地下商場、地下停車場,、地下涵洞等一一制定防汛預案,,并組織專家團隊在扎實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預案的可行性,。其次,,張崇芹建議行業(yè)主管部門應加大對所屬地下空間的把控力度,有針對性地研究制定演練計劃,,定期組織人員進行防汛演練,,提高各級人員的防汛意識。同時,,她還建議部門之間建立防汛聯(lián)動體系,,做到信息共享,,及時做好防范和應對措施。
與張崇芹的看法不約而同,,市政協(xié)委員李玉華也表示:“地下工程的洪澇災害已成為城市洪澇災害的一種新形勢。著力提升城市地鐵等地下工程防洪能力,,消除因暴雨內澇導致生命財產重大損失,,是一項關系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
工程設計規(guī)范標準低是歷史遺留問題 防洪技術應提高
李玉華認為,,由于地下空間工程設計規(guī)范標準低,,防洪產品技術及手段落后等,,都會對地下工程防洪排澇產生不利影響。“按照傳統(tǒng)做法,,當水災來臨時,,基本就是把提前準備好的擋水板或沙袋靠人工搬運封堵在出入口,這種辦法即耗人力又耗時間,,反應速度慢,,封堵效果差,,極易造成洪水倒灌事故發(fā)生,。”
李玉華在提案中建議,,提高新建項目設計要求,大力推廣新型防洪技術的應用,、發(fā)展應用新型防洪技術及產品,。同時,,李玉華還建議對老舊地下工程項目進行排查摸底,全面評估全市范圍內易積水地段受澇風險,。李玉華建議推行防淹門改造,,全面提升地下工程防洪能力,通過補充建筑工程領域的防洪標準,,提高地下空間工程的防洪要求,,低洼地段的工程統(tǒng)一配置效率高,、技術新的防淹門,,確保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多部門施力防汛 積極推進城市排水防澇補短板工作
市水務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人民防空辦公室,、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市地鐵辦等部門,,針對兩位委員“加強地下空間工程防洪”的提案進行了認真研究并落實,,分別編制和健全了有關訊災的應急預案。并進一步明確各職能部門應對臺風,、暴雨天氣的工作職責和方案,,積極開展防汛模擬演練。通過提高地下新建項目的防洪設計標準,,改進防淹門建造和技術水平,,推廣新型防洪技術應用,,不斷提升地下工程防洪能力,充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此外,,各單位還成立了防汛搶險救災隊伍,,強化了防汛物資裝備保障,,同時人防、地鐵等地下工程管理單位也已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演練,,讓員工熟練應急搶險環(huán)節(jié),準確處置突發(fā)險情,。
市水務管理局也已加強與水文、氣象,、公安,、住建、交通,、應急等部門的會商和聯(lián)動,,優(yōu)化城市防汛指揮調度會議系統(tǒng),聯(lián)合水務集團北斗可視化指揮調度平臺,,配合網絡視頻進行實時傳輸,,建立政務專網、視頻會議,、短信平臺等多渠道應急指揮,、信息發(fā)布渠道,形成組織領導效率高,、協(xié)同聯(lián)動速度快的運行機制,。
關于進一步加強地下場所汛期安全工作的提案
提案人:張崇芹
一、基本情況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fā)和利用有了長足進步,。從長遠來看,城市地下空間的有效開發(fā)利用,,不但能為市民提供創(chuàng)業(yè),、居住環(huán)境,同時也提供公共服務設施,,如地鐵,、地下停車場、地下超市等,,極大地緩解城市交通,、行車、購物等困難,。
二,、存在問題及分析
因環(huán)境特殊性,地下空間場所密閉,、地勢低洼,,尤其進入汛期后,防汛壓力隨之陡增,,存在安全隱患,,所以筑牢地下空間防汛“安全墻”至關重要,。
三、具體意見建議
針對汛期安全問題,,提出建議如下:
1.制定應急預案,。對涉及到的地鐵車站通風口、地下商場,、地下停車場,、地下涵洞等一一制定防汛預案,并報相應主管部門備案,。
2.進一步增強預案的可行性,。特別是針對特大汛情的安全預案,應當全面匯總各區(qū)市情況,,邀請專家團隊在扎實調研的基礎上,,深入細致研究,做到安全可控,。預案中的人員配置和物資儲備應當盡可能充足,,以備應急使用。
3.組織好防汛演練,。行業(yè)主管部門應加大對所屬地下空間的把控力度,,有針對性的研究制定演練計劃,定期組織人員進行防汛演練,,提高各級人員的防汛意識,,切實掌握解決意外天氣的方法技能。例如能及時有效的解決地鐵口,、地下商場入口,、地下車庫入口積水問題;雨季以上空間的設施通風問題等,。
4.建立防汛聯(lián)動體系,。汛期應加強部門之間聯(lián)動,如人防,、氣象,、應急、城管,、公安,、交通、工信等部門,,明確責任,,形成聯(lián)動,信息共享,,及時做好防范和應對,。地下空間的相關負責及經營部門,,要嚴格執(zhí)行重點部位按預案、專人值守制服,,并建立網格,,做好巡檢。及時做好阻水障礙物的清理拆除工作,,在各地下空間口處做好沙袋,、隔水板阻水工作,雨天做好露天斜坡電梯的關閉及非露天斜坡電梯的防滑等工作,。
關于提升地下空間工程防洪能力的提案
提案人:李玉華
1,、 基本情況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我國北方氣候特點已有重大改變,。近年來,暴雨頻現(xiàn),,降雨產生的徑流量變大,,流速增大。當集中范圍的強降水或連續(xù)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時,,致使城市產生內澇災害,,造成嚴重的生命安全和財產損失。
2021年,,魯建城建字{2021}21號《加強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對城市地下空間防澇管理,加強城市防洪排澇設施管理,,提升城市防汛應急搶險能力提出來具體要求,。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公共建筑設施,、交通運輸設施等地下工程越來越多,,地下工程的洪澇災害成為城市洪澇災害的一種新形勢。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未來五年發(fā)展目標中將“軌道城市”建設列為重點發(fā)展目標,,“十四五”期間青島將建成13條線路,,503公里、266個站點,,軌道交通將承載公共交通客運量的一半以上,。按照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總體部署,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提升城市地鐵等地下工程防洪能力,,消除因暴雨內澇導致生命財產重大損失,是一項關系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
二,、存在問題
1,、市民防范意識不足,應急預案演練不足,。對于城市的洪澇災害,,市民普遍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識,有關部門及值班人員普遍缺乏在面對災害性的暴雨天氣的演練或應急防范措施,,水災發(fā)生時容易慌亂,,浪費搶險時間。
2,、設計規(guī)范標準低,,采用防洪產品技術落后。地下空間工程設計時,,標準或規(guī)范時間久遠,,無法與現(xiàn)代城市防洪排澇保持緊密結合,致使地下工程之間受淹風險差異性較大,,對于防洪排澇措施不利,。
3、防范手段落后,,反應速度慢,。按照傳統(tǒng)做法,當水災來臨時,,基本就是把提前準備好的擋水板或沙袋靠人工搬運封堵在出入口,,這種辦法即耗人力又耗時間,反應速度慢,,封堵效果極差,,極易造成洪水倒灌事故發(fā)生。
三,、建議
1,、加強防范知識宣傳,提高市民防范能力,。要制定落實《青島市地下工程防洪應急方案》,,在市民中開展地下防洪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市民防范意識,;地鐵等地下工程管理使用單位開展防洪防汛應急演練,,提高員工正確、準確,、迅速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
2、提高新建項目設計要求,大力推廣新型防洪技術的應用,。根據我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總體部署中完善城市功能的目標,,對老舊地下工程項目進行排查摸底,全面評估全市范圍內易積水地段受澇風險,,推行防淹門改造,,全面提升地下工程防洪能力,通過補充建筑工程領域的防洪標準,,提高地下空間工程的防洪要求,,低洼地段的工程統(tǒng)一配置效率高、技術新的防淹門,。確保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3、大力發(fā)展應用新型防洪技術及產品,。隨著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和地下公共設施的迅速發(fā)展,,上海、鄭州,、濟南等城市普遍加強了新型技術防范體系建設,,新型防淹門系統(tǒng)以其反應速度快,、封堵效果好,、智能化控制、安全可靠性高等特點被廣泛采用,。
[來源:信網 編輯:李源菁]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