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游戲企業(yè):游戲就是為了讓你沉迷記者調查:網游實名制存在諸多漏洞
網游世界,誰來守護青少年成長?四川13歲學生因為玩網游沒完成暑假作業(yè),,燒掉作業(yè)本離家出走;安徽14歲學生沉迷“王者榮耀”,,偷用媽媽支付寶買了10萬元游戲裝備;廣東17歲少年在床上玩了近40個小時手游后,,突發(fā)腦梗;……
近段時間,,未成年人因沉迷網游而造成不良后果的新聞頻頻見諸媒體。家長,、社會和媒體紛紛呼吁加強對青少年玩游戲的限制和監(jiān)管,。
今年5月1日,《文化部關于規(guī)范網絡游戲運營加強事中事后監(jiān)管工作的通知》實施,,試圖通過加強對注冊實名制,、控制未成年人游戲時長等方面的監(jiān)管,減少此類極端事件,。
然而記者調查發(fā)現,,游戲的實名制認證體系存在不少漏洞,不少青少年通過假信息依然可以注冊登錄,,網上出現網游實名破解攻略,,甚至還有人以8元一個的價格販賣游戲賬號。
游戲就是為了讓你沉迷
在每天上下班的地鐵上,,看到許多人低著頭橫拿手機玩游戲的場景,,27歲的趙成(化名)偶爾會生出恍如隔世之感,“仿佛整個地鐵車廂就是一個大網吧”,。
10年前,,他還是一名高中生時,曾將大把時間耗費在游戲里,。他會逃掉一整天的課,,早晨6點就跑到網吧打游戲,一直到晚上10點才不情愿地回家,。大學畢業(yè)后,,他在北京的一家游戲公司干過一段時間,對游戲為何讓人沉迷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很多人以為游戲就是小孩子玩過家家,其實游戲是一個龐大的產業(yè),。有很多人在服務你,,讓你沉陷在里面。”趙成說,,一款游戲從劇本開發(fā)到情節(jié)設計,,從運營推廣到項目策劃,,都是一環(huán)套著一環(huán)的,通過劇情,、人設,、畫風、晉級等設計,,“讓玩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某大型游戲公司的游戲運營經理告訴《工人日報》記者,,在游戲公司內部,,提升游戲的體驗感和沉浸感,讓人更好地沉迷其中是他們每天討論的日常,。游戲公司對游戲好壞的考核依靠累積注冊用戶,、每日活躍玩家、用戶平均在線時長,、付費用戶等指標,。因此,游戲開發(fā)商會通過每天登錄獎勵,、整點活動,、做任務獎勵等各種手段,刺激玩家提高在線時長,。
與10年前相比,,如今的游戲產業(yè)已不可同日而語。據統(tǒng)計,,僅今年上半年,,我國網游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就近1000億元。中國音數協(xié)游戲工委,、伽馬數據等多家機構發(fā)布的《2016年中國游戲產業(yè)報告》顯示,,去年我國網游用戶數量達到5.66億人。這意味著,,中國每2.3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是網游玩家,,而且年齡跨度很大,從中小學生到三四十歲的白領都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長鄧希泉表示,,風靡一時的網絡游戲在設置上都非常吸引人,其內在邏輯能夠激發(fā)人的滿足感和成就感,,而青少年的自我控制力能力較弱,,很多時候無法分清虛擬和現實,容易沉迷游戲,,并且為之消費,。
實名制落實尚存缺口
8月30日,,安徽桐城市一名13歲少年報警,稱一黑衣男子持刀入戶搶走了家里的1萬元,。警方經過調查后發(fā)現,,其實是他沉迷于網絡游戲,購買了幾千元的游戲裝備,,怕父母發(fā)現才謊報警情,。
今年6月,杭州一13歲男孩因為手機被爸爸沒收,,玩不成“王者榮耀”,,從4樓家中墜樓,導致雙腿嚴重骨折,。該男孩的爸爸說,,孩子自從沉迷游戲后,幾乎天天都要捧著手機,。
沉迷網游還可能埋下悲劇的種子,。遼寧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一組數據顯示,該所少年犯中70%以上為搶劫犯罪,,其中80%直接或間接與網游相關,。
此外,一些網絡游戲還存在著博彩泛濫,、花費過高,、渲染暴力、血腥甚至色情元素,,故意制造玩家仇恨,、肆意傳播錢權至上價值觀等問題。
在很多游戲中,,金錢幾乎是萬能的,。“你想變強?請?zhí)湾X。你想省時間?請?zhí)湾X,。你不想被虐?請?zhí)湾X,。”趙成說,在游戲圈里,,用錢買裝備,、買人物的玩家被稱為“人民幣玩家”,這樣的行為被稱為“氪金”,。這對于還處在價值觀形成期的青少年來說無疑是一種扭曲,。
事實上,針對上述這些問題,,今年5月1日起,,《文化部關于規(guī)范網絡游戲運營加強事中事后監(jiān)管工作的通知》實施,要求實行“網絡游戲實名制”,,提倡網絡游戲經營單位設置未成年用戶消費限額,,限定未成年用戶游戲時間,并采取技術措施屏蔽不適宜未成年用戶的場景和功能等,。
不過記者調查發(fā)現,,“王者榮耀”“陰陽師”“仙劍奇?zhèn)b傳”等爆款手游仍都可以用假信息注冊登錄。還有些未成年人通過輸入父母身份證號,,也能繞開防沉迷系統(tǒng),。記者還在網上發(fā)現不少類似“王者榮耀”實名認證破解攻略的文章,甚至有人在QQ上以8元錢一個的價格販賣成年人賬號,。
建議實施嚴格的網游分級制
業(yè)內人士表示,,網游運營商為了掙錢,往往對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且因為他們沒有公民身份驗證系統(tǒng),,也無法當場比對照片,很難判斷玩家的注冊信息,。再加之監(jiān)管面臨執(zhí)法主體不明確,、尺度不一等問題,通過實名制保護未成年人的意圖,,還需要有更實質性的有效手段,。
北京市銘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徐新明律師告訴《工人日報》記者,網游實名制是必要的措施,,但國家應進一步完善“實名認證”和“防沉迷”的制度配套,,讓這些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被嚴格執(zhí)行。
“一方面,,相關政府部門可以要求運營商開通家長遠程監(jiān)控功能,,實現實時監(jiān)控并賦予強制斷開鏈接的權限;另一方面,為切實落實實名注冊及認證規(guī)定,,可以要求運營商開通面部識別功能,,如網絡游戲登陸者與實名注冊者面部無法匹配,則無法進入游戲或斷開鏈接,。”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律師婁孟強對記者表示,。
婁孟強認為,行政部門應加強審批管理,,在網絡游戲上線運營前,,要求運營商出具未成年人保護評估報告。同時,,進一步加強監(jiān)管力度和懲罰力度,,建立誠信評價系統(tǒng),,對違法違規(guī)的運營商,及時作出查處并列入誠信記錄,。值得一提的是,,傳統(tǒng)的網絡游戲監(jiān)管政策主要針對PC端網絡游戲和網頁游戲,對近年來興起的手游還存在一定的監(jiān)管盲區(qū),。徐新明建議監(jiān)管政策應與時俱進,,跟上游戲發(fā)展的步伐,例如可以實施更嚴格,、更具有強制性的網游分級制度,,從游戲內容方面減輕未成年人對網游的依賴。
北京市京鼎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張星水認為,,應該通過相關法律法規(guī)明確網游產業(yè)的社會責任,,約束網游企業(yè)和產品開發(fā)運營行為,讓企業(yè)開發(fā)具有文化內涵,、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綠色網絡游戲,。
[編輯:芃芃]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