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翰畫像 高鳳翰繪畫作品
提起“揚州八怪”,,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揚州八怪”之中只有一個北方人,,他也是一個青島人,名叫高鳳翰,,字西園,,號南村、南阜,、丁巳殘人等,。他才華橫溢,寫詩冠絕一時,,作畫流傳后世,他還有一項最拿手的絕技——左手書畫 ,。鄭板橋最佩服的就是高鳳翰,,論實力他在“揚州八怪”之中應該排名第一,。而且 ,他的“金左手”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毫不夸張地說,他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出名的左撇子,。只不過,,他的左撇子不是天生的,而是無奈為之,,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王士禎要收高鳳翰當徒弟
1683年,,即康熙二十二年,清朝已在中國穩(wěn)穩(wěn)扎下根基,。在膠州城南三里河村,,一個男孩呱呱墜地,他就是高鳳翰,??梢哉f,他是幸運的,,生在了一個書香門第,。在他的祖父這一輩往上,還都是世代務農(nóng)曬鹽的平民,,而到了他父親這一輩才改換門庭,。
高鳳翰的父親高日恭、叔父高日聰都勤奮讀書,。其父考上舉人,,當了九品教諭(相當于現(xiàn)在縣文化兼教育局長)。其叔父則考上進士,,當過四品官,,他們都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和書畫家。一時間,,高氏家門風光無限,。高鳳翰作為九世孫,從一出生便承載了把家學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的期望,。
因為家境不錯,,高鳳翰也請了當?shù)孛謇钍厘a當老師,刻苦學習,。他從小就表現(xiàn)出過人的才華,,9歲就能填詞賦詩,當?shù)厝苏f起他來,人人都豎大拇指,,說高家出了一個神童,。著有《高鳳翰年譜》的宋和修先生對城市信報記者稱,高鳳翰14歲時,,他父親在淄川做官,,他就跟著一同前去。這時,,他已經(jīng)文思敏捷,,能做出非常華麗的詩句了。當時,,淄川有個名叫張歷友的詩人對高日恭說:“你家公子雖然年紀小,,但寫起詩來筆力強勁,能夠橫掃千軍啊,。”這就說明高鳳翰當時已經(jīng)得到圈內人的認可,。
隨后,高鳳翰得到了一位大家的認可,。這人就是王士禎 ,,新城(現(xiàn)在的淄博市桓臺縣)人,因為他號漁洋山人,,所以人稱王漁洋,。王漁洋是當時的“神韻派”創(chuàng)始人,官至刑部尚書 ,,那可是部級高官,,而且在當時詩壇的地位和莫言在當今文壇的地位差不多 。王漁洋比高鳳翰大了49歲,,卻很欣賞他的才華,,想收他當徒弟。能得到這種大家的賞識是很難的,,一般人就算找多少關系,,送多少禮,也不一定能攀上這樣的高枝,。但高鳳翰卻比較淡定,。直到王漁洋去世也沒見到高鳳翰 。臨終前,,他虛弱地躺在病床上,,還還念念不忘特意叮囑,要收高鳳翰做弟子,。
傳說他為給蒲松齡出書而賣地
還有另外一個老人也很欣賞高鳳翰,。這位老人我們比較熟悉,,他就是寫了《聊齋志異》的蒲松齡。兩人可謂是“忘年交”,,蒲比高整整大了43歲,。
蒲松齡是土生土長的淄川人,,小時候也有神童之稱,。他19歲時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而高鳳翰也是19歲中秀才,,這是倆人的一個共同點。但是,,高鳳翰認識蒲松齡時還不到18歲,,怎么會和已經(jīng)科舉夢碎的蒲松齡脾胃相投呢?
這是因為高鳳翰從小就不是一個拘泥不化的人,他性格孤傲,,喜歡突破藩籬,,這和蒲松齡非常相近。傳說,,高鳳翰10歲時,,有個外地的畫匠在膠州城內賣中堂畫 ,大肆吹噓自己,。高鳳翰一看,,表現(xiàn)得不屑一顧:“你這畫和村里的婦女刷鍋差不多啊。”畫匠一聽有點惱,,說:“你小小年紀口氣倒不小,,你給我說說,山水畫都有哪幾種皴法?”所謂皴法,,指的是山水畫的一種技法,,用筆墨表現(xiàn)山石、峰巒和樹身表皮的脈絡紋理,。高鳳翰當然知道,,于是一口氣答道:“披麻皴、大小斧劈皴,、馬牙皴,、鬼臉皴、云頭,、解索,、亂柴、大小米點……”那畫匠看難不倒他,就拿出筆墨紙張來說:“光會背有什么用?有本事你就寫幾個字,,畫一幅畫看看,。”高鳳翰雙手握筆,左右開弓,,寫了一首打油詩:“山高路遙一老翁,,外披蓑衣內藏弓;有道兔死狐自悲,山后獨射大嘴鷹,。”畫匠看了,,紅著臉收攤而去。他為什么走了呢?高鳳翰寫的其實是一首藏頭詩,,開頭四個字連起來是“山外有山”,。
而且 ,高鳳翰對于鬼神之說也有點感興趣,。他后來認識一位名叫朱岷的老師,。朱岷教他直接用手指頭畫畫。高鳳翰曾經(jīng)寫過一首詩來贊揚這位朱老師:“我有畫友朱家老仲真怪絕,,所見常與鬼神通,。當其落筆叫得意,何有古法橫胸中,。”所謂“與鬼神通”當然是稱贊朱岷的水平高,。
雖說,高鳳翰認識蒲松齡時自己年紀尚小,,但他身上的很多潛質與蒲松齡相投,,二人才能成為朋友。在膠州,,有一種說法稱,,蒲松齡家徒四壁,去世后沒錢出版《聊齋志異》,。高鳳翰為幫蒲松齡出版此書,,曾經(jīng)賣過一部分地。
不過,,宋和修認為,,并沒有賣地這回事。但是,,高鳳翰41歲時,,曾為蒲松齡的鑄雪齋本的《聊齋志異》作詩作跋兩則,大大稱贊其人品和學問,。直到現(xiàn)在,,高鳳翰為蒲松齡所刻的“蒲氏松齡,、松齡留仙、留仙,、柳泉”等四方石印,,仍保存在淄博蒲松齡紀念館內。當然,,高鳳翰不會想到,,他也會像蒲松齡一樣歷盡坎坷,潦倒半生,。
47歲高鳳翰才得了個八品官
年輕的高鳳翰身材魁梧,,絕對是個帥哥,,加上又有才華,,19歲那年,他如愿娶了膠州富豪傅文學的女兒傅尊古為妻,?;楹螅辛藘蓚€兒子和一個女兒,。據(jù)膠州市博物館館長王磊稱,,傅尊古對高鳳翰關懷備至,畢生都隨他顛沛流離,,患難與共,。在高鳳翰生活困難的時候,她把嫁妝都賣了,,支持高鳳翰搞藝術 ,,成為他最重要的后盾。
從20歲開始,,高鳳翰連續(xù)三次參加鄉(xiāng)試,,卻都沒有考中。直到1727年,,當朝的皇帝已經(jīng)成了雍正,,高鳳翰也已44歲。膠州知州黃之瑞勸他別參加科舉了,,還是去考“賢良方正科”吧,。這里要說明,所謂“賢良方正科”,,是一種地方向中央推薦人才的另一種特殊途徑,,能參加考試的多是有門路的人。想來高鳳翰參加這種考試肯定是很委屈的 ,,但是他考慮到像蒲松齡這樣的天才,,終其一生都未獲功名,。歲月不饒人,他也無奈屈就,。在“賢良方正科”這一特別考試中,,高鳳翰終于考取了一等。
1728年,,高鳳翰在北京圓明園受到雍正皇帝的接見,,一向有些狂狷的高鳳翰面圣時老老實實,雍正給他作出了“清”和“真”的鑒定,,并賜給他一張圓明園圖,,留作紀念。等到47歲,,高鳳翰才得了一個“修職郎”的八品小官,,被派往安徽歙縣任縣丞。這個官可真是得來不易,,高鳳翰干得很賣力 ,,取得一些政績,也受到老百姓愛戴,?!鹅h縣志》就曾為他立傳:“善繪畫 ,有政聲”,。這是當?shù)匚ㄒ槐涣鞯目h丞,。但是,廉潔奉公也會得罪人,。高鳳翰剛到任第二年,,就被人誣告稱他在一宗命案里受賄5000金。
此前,,高鳳翰認識一個好友,,名叫盧見曾,他是德州人,,也是王漁洋的學生,。王磊先生稱,當高鳳翰被派去歙縣任職后,,盧見曾就向高鳳翰的上司程元章舉薦他,,誰知沒多久就發(fā)生了這樁“受賄案”。程元章為此責怪盧見曾,,盧見曾打包票說這肯定是誣告,,還將其保釋出來。后來經(jīng)人審問,,高鳳翰果然是清白的,。真相大白后,,高鳳翰暫時代理績溪縣令。但還沒等他轉正 ,,程元章就升官去浙江任職了,。之后,高鳳翰又以縣丞兼管“泰州壩監(jiān)掣”,,掌管鹽務,。這個官也是盧見曾推薦的。
對于鹽務,,高鳳翰是有感情的,,因為他的祖上曾經(jīng)曬過鹽。他目睹官商對鹽民的剝削之殘酷,,決心整飭鹽務,,取得了一定成效。那幾年,,泰州還發(fā)生了蝗災,,很多官員好逸惡勞,老百姓深受其苦,。高鳳翰忍不住寫詩嘲諷:“蝗食苗,吏食瓜,,蝗口有剩苗,,吏口無遺渣。兒女哭,,抱蔓歸,,仰空號天天不知,吏食瓜飽看蝗飛,。”這些詩非常辛辣,,把官員們寫得連蝗蟲都不如。高鳳翰痛快了,,卻也得罪了一些官員和鹽商,。
高鳳翰在牢內受苦,右手廢了
1736年,,當朝的皇帝又變成了乾隆,,高鳳翰依然做著縣丞的小官。這一年,,他的好友盧見曾被乾隆提拔為兩準鹽運使,。要知道,在古代鹽是國家收入的重要來源,,兩淮鹽運使絕對是一個肥差,。
兩淮鹽運使官衙設在揚州,,高鳳翰則住在泰州,兩地相隔不遠,,所以高鳳翰常來揚州走動,。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曾記載了高鳳翰和盧見曾的一個故事。書中稱:高鳳翰收藏有一方司馬相如的漢印,,色澤斑駁,,篆刻精妙,他每天帶在身上,,不是非常親密的朋友不給看,。有一次,盧見曾在宴席上向高鳳翰要這方漢印,,說想看一下,。這時高鳳翰離席半跪,嚴肅地對盧見曾說:“我高鳳翰一生愛交朋友,,什么東西都可以和朋友分享,,唯一不能分享的只有兩件事物:其一是這方漢印,其二是我老婆,。”這個故事被傳為佳話,,也說明高鳳翰這人有點癡。不過,,另有一種說法稱,,高鳳翰當時之所以這么擔心,是因為他聽說盧見曾有一方卓文君的漢印,。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是一對,,他害怕盧見曾把他的印要去,跟自己的配成一對,。
不管怎樣,,從這個故事都可以看出高鳳翰和盧見曾關系非同一般。按說,,好友大權在握,,還專門推薦高鳳翰,他時來運轉的機會就要來了,??墒牵啉P翰顯然沒有這么走運,。沒等高鳳翰任期結束,,盧見曾就因得罪了那些貪官污吏及不法鹽商,致使謗聲四起,。乾隆皇帝不等查明真相就查辦了盧見曾,,高鳳翰也被當成同黨,,一起打入大牢。四五十天之后,,終于真相大白,。然而,這番牢獄之災卻讓他整個身心遭遇發(fā)生了重大創(chuàng)傷,,原有的風痹病急劇惡化,,右手已然病廢。
出獄后丟掉官職的高鳳翰,,只好在一個祠堂落腳,,而這個祠堂祭祀正是漢代大儒董仲舒。后來,,他告別了險惡的官場,,來到了商業(yè)發(fā)達的揚州,憑借左手闖出一片天地……
[編輯:蘇青]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