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紅鬼筆菌
形態(tài)特征:子實體中等或較大,高10~20cm,。菌蓋近鐘形,,具網(wǎng)紋格,上面有灰黑色惡臭的黏液,,淺紅至橘紅色,,被黏液覆蓋,頂端平,,紅色,,并有孔口,蓋高1.5~3cm,,寬1~1.5cm,。菌柄海綿狀,紅色,,長9~19cm,,粗1~1.5cm,圓柱形,,中空,,下部漸粗,色淡至白色,,而上部色深,,靠近頂部橘紅至深紅色。菌托有彈性,,白色,,長2.5~3cm,粗1.5~2cm,。
毒性:紅鬼筆菌類,,因其形態(tài)類似民間傳說的閻王勾魂用的判官筆而得名。這種菌菇顏色艷麗,,但有毒性,,其菌蓋表面黏液有腥臭味,,作為外用藥物有散毒、消腫,、生肌作用,,但不可食用,一旦誤食后引起身體發(fā)熱,、惡心嘔吐,、頭暈?zāi)垦5戎卸景Y。
2.臭黃菇
形態(tài)特征:菌蓋土黃至淺黃褐色,,表面黏滑,,邊緣有小疣組成的明顯粗條棱,直徑9~12cm ,,扁半球形,,平展后中部下凹,往往中部土褐色,。菌肉污白色,,質(zhì)脆,具腥臭氣味,,麻辣苦。菌褶污白至淺黃色,,常有深色斑痕,,一般等長 ,彎生或近離生,,較厚,。菌柄較粗壯,圓柱形,,長3~9cm,,粗1~2.5cm,污白色至淡黃褐色,,老后常出現(xiàn)深色斑痕,,內(nèi)部松軟至空心。
毒性:潛伏期短,,發(fā)病快,。一般于食后半小時左右即發(fā)病,主要為胃腸道癥狀,,如劇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有的還出現(xiàn)精神錯亂,,頭暈眼花,亂說亂唱,,嚴重者則有面部抽搐,,牙關(guān)緊閉,視力減弱,,昏睡等,。
3.白毒傘
形態(tài)特征:菌體幼時卵形,后菌蓋展開成傘狀,,白色,。菌蓋直徑4~7cm,凸鏡形至平展形,,白色,,但中部奶油色。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至近白色,,較密。菌柄長7~9cm,,粗0.5~1cm ,,近圓柱形或略向上收細,基部膨大,,近球形,。菌環(huán)生于菌柄頂部或近頂部,薄,,膜質(zhì),,白色。
毒性:白毒傘含有劇毒,,一個約50g的白毒傘所含毒素量足以毒死一個50公斤的成年人;其毒素主要為毒傘肽和毒肽類,,在新鮮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這些毒素對人體肝,、腎,、血管內(nèi)壁細胞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損害極為嚴重,致使人體內(nèi)各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達95%以上,。
4.墨汁鬼傘
形態(tài)特征:子實體小或中等大。菌蓋初期卵形至鐘形,,當(dāng)開傘時一般開始液化流墨汁狀汁液,,未開傘前頂部鈍圓,有灰褐色鱗片,,邊沿灰白色具有條溝棱,,似花瓣狀,,直徑4cm,或更大些,。菌肉初期白色,,后變灰白色。菌褶很密,,相互擁擠,,離生,不等長 ,,開始灰白色至灰粉色,,最后成汁液。菌柄污白,,長5~15cm,,粗1~2.2cm ,向下漸粗,,菌環(huán)以下又漸變細,,表面光滑,內(nèi)部空心,。
毒性:與酒一起食用時是有毒的,。征狀包括面紅、反胃,、嘔吐及心跳紊亂,,于食用后20分鐘至2小時會出現(xiàn)。雖然有不適的征狀,,但卻從未有致命的情況出現(xiàn)。這些征狀在吃了墨汁鬼傘3天后喝酒亦有可能會出現(xiàn),。
5.毒鵝膏菌
形態(tài)特征:毒鵝膏菌又稱綠帽菌,、鬼筆鵝膏、蒜葉菌,、高把菌,、毒傘。子實體一般中等大,。菌蓋表面光滑,,菌蓋初期近卵圓形至鐘形,表面灰褐綠色,、煙灰褐色至暗綠灰色,。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菌柄白色,,細長,,圓柱形,基部膨大球形,,內(nèi)部松軟至空心,。菌托較大而厚,呈苞狀 ,,白色,。夏秋季在闊葉林中地上單生或群生。
毒性:中毒后潛伏期長達24小時左右,。發(fā)病初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此后1~2天內(nèi)癥狀減輕,似乎病愈,,但此時毒素已經(jīng)進一步損害肝,、腎、心臟,、肺,、腦等重要器官。病人的病情很快惡化,,出現(xiàn)肝,、腎細胞損害,黃疸,,中毒性肝炎,,肝腫大、肝萎縮,,最后昏迷,。死亡率高達75%以上,甚至100%,。
6.狗尿苔
形態(tài)特征:子實體小,。菌蓋小,半球形至鐘形,。菌蓋直徑3cm左右,,煙灰色至褐色,頂部蛋殼色或稍深,。有皺紋或裂紋,,干時有光澤,邊緣附有菌幕殘片,后期殘片往往消失,。菌肉污白色,。菌褶稍密,直生,,不等長,,灰色,常因孢子不均勻成熟或脫落,,出現(xiàn)黑灰相間的花斑,。菌柄長可達16cm ,粗達 0.2~0.6cm ,,上部有白色粉末,,下部淺紫,往往扭曲,,內(nèi)部空心,。
毒性:中毒后一般無胃腸道反應(yīng)。發(fā)病較快,,主要表現(xiàn)為精神異常,、跳舞唱歌、狂笑,,產(chǎn)生幻視,,有的昏睡或講話困難。由于中毒后引起跳舞,、大笑,,故群眾稱做舞菌或笑菌。部分生長在糞上又名糞菌,。北方通稱"狗尿苔",。
大家愛看